在時速可達160公里的“大灣區最快地鐵” 18號線、22號線,乘客只需要在廣州地鐵App上實名注冊個人信息,并綁定微信支付,通過刷臉過閘設備“露個臉”,便可“無感”通過閘機,免去了手忙腳亂找卡刷卡的煩惱。
高峰期客流擁堵的時候,手機App、車站廣播、電子導引屏、電動扶梯等設備將會自動聯動控制,實時顯示各個車廂擁擠度,將乘客引向人流密度更低的車廂乘車。
車站的站務人員,可以通過全高清數字視頻系統,進行智能化的視頻巡站、智慧安檢、一鍵開關站、一鍵啟動應急預案等自動化的操作。智慧化的功能背后,是廣州地鐵和騰訊聯合推出的穗騰OS系統在助力。據了解,穗騰OS是基于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軌道交通操作系統。9月23日,穗騰OS系統全面煥新,推出2.0版本,助力廣州地鐵再度“智慧化”升級,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向未來不斷延伸。 文/張文卓 文靜
廣州地鐵全面“升級” 數字系統 全方位“護航”軌道交通
2019年9月,穗騰OS1.0版本智慧地鐵示范車站在廣州地鐵APM線廣州塔站上線。
2021年9月23日,廣州地鐵與騰訊又聯合發布了穗騰OS2.0版本,進一步強化了物聯能力和一體化數據處理能力等。目前即將開通的廣州地鐵18號線、22號線示范運營。
穗騰OS實現了互聯網技術與軌道交通領域的跨界融合,通過建立統一的物聯標準,真正實現了軌道交通設備和系統的互聯互通。可以支持智能客流引導、智能站務、智能安防、智慧調度、車輛自動化運維等智慧軌交業務,實現統一的智慧化調度管理。以軌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統為延展媒介,加速軌道交通產業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智慧延展。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與出行總裁鐘翔平表示, 穗騰OS2.0有助于打通軌道交通各個子系統的“數據孤島”, 實現產業資源的統一調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這將深刻改變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從原來的“推倒重建”轉變為“可生長、可進化”,帶動產業進一步降本增效,轉型升級。
例如,過去地鐵門夾物品的事件偶有發生,但智慧車站的站臺門異物檢測功能,可有效解決該問題。該功能基于時間飛行原理(TOF),采用頂置式、收發一體式的激光雷達傳感器,對列車門與站臺門之間的縫隙進行監測,具有不侵限、可編程、誤報率低、可靠性高的特點,大大降低了事故概率與風險,保障了乘客上下車的安全。除此之外,在安檢、照明、站務管理、視頻監控、扶梯監測等領域,穗騰OS也實現了對軌道交通的“全方位護航”。
車廂擁擠度“看得見” 防汛監測守衛乘客“生命線”
日前,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冼村-萬頃沙)迎來了試乘的首批乘客。經測算,搭乘18號線,乘客用15分鐘即可從冼村到達番禺廣場,29分鐘便可從天河“飛到”南沙的萬頃沙站。廣州地鐵十八號線首通段將于年內開通運營,屆時將實現南沙副中心至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車程的時空目標。
18號線首通段的開通,是近年來廣州地鐵不斷擴張線網規模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廣州地鐵的客流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廣州地鐵承擔了廣州市超過44%的公交客流運送任務,2020年中國地鐵客運強度為0.57萬人次/日公里,其中廣州地鐵客運強度為1.24萬人次/日公里,居全國最高水平,最高單日客流達1113萬人次。
高強度的客流壓力,以及市民對于地鐵出行時間、換乘便捷性、運營服務時間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廣州地鐵提升調度指揮能力勢在必行。從前,在傳統地鐵站內,“請注意分散乘車”的標語隨處可見,但乘客卻無法自行判斷哪個車廂人流量較小。
據穗騰OS系統研發人員介紹,在地鐵車廂中加裝有傳感器,可以推算出各個車廂的擁擠度,如果可以將這組數據填入廣播系統和智能屏展示,就能有效提醒乘客幾號車廂擁擠度低,引導乘客去不擁擠的車廂乘車。這個看似簡單的功能,卻涉及多個業務系統單元,進行聯動升級調試,可能花費上千萬元,不僅費時費力,還有難以打通的數據壁壘阻礙。
但在接入了穗騰OS2.0系統之后,就可以實現地鐵的傳感設備、監控系統、閘機、電梯、廣播、APP等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利用視頻智能分析算法,實時分析站臺區域的擁擠分布情況,并基于站臺-列車客流平衡算法,自動化通過廣播播放、信息大屏、手機app等,高效引導乘客前往人少的區域排隊候車。
此外,針對日益重要的地鐵防汛問題,車站運營管理者也可通過安裝在防汛風險點的液位傳感器,實時掌握車站的浸水位置、水量,一旦水位達到預警閾值,可以通過穗騰OS2.0一鍵啟動車站防汛應急預案,實現預警信息的自動推送,快速聯動車站廣播、扶梯、閘機等設備,有序引導乘客疏散。基于穗騰OS物聯、大數據、算法等平臺打造車站、區間防汛信息全貌圖,為應急處置與搶險救援決策提供輔助,筑牢千萬市民的“地下生命線”。
在車站管理方面,基于穗騰OS的策略引擎平臺,構建了包括一鍵開關站、視頻巡更巡檢、車站應急預案一鍵啟動及全過程跟蹤等場景化模式控制,實現了移動化站務管理,降低運營管理成本。同時,結合騰訊云小微智能語音、知識圖譜等AI技術,顯著提升自動化辦公水平,提高車站管理工作效率。
接力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 布局 “智慧地鐵”大有可為
今年9月,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明確了推進交通強省的遠近期建設發展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基本形成,客貨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接全球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布局離不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城際+地鐵”軌道交通一體化布局已有十余年的時間。
早在2010年,國內首條跨市地鐵廣佛線便啟動運營。2017年,廣州地鐵七號線西延至順德段啟動,同期,廣佛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規劃獲兩市政府批復,提出了“9+2”共11個地鐵互聯互通。除了廣州與佛山之外,2018年,東莞、中山、珠海、清遠與廣州軌道銜接規劃啟動對接。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提出“構筑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加快城際鐵路建設,有序規劃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體要求。
至此,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再次邁上新臺階,其中廣州地鐵的作用日益重要。廣州地鐵籌備或承接廣清城際鐵路(廣州北-清遠)、新白廣城際鐵路(新塘-廣州北)、珠機城際鐵路(拱北-橫琴)、廣佛環線(廣州南-佛山西)四條城際鐵路的運營管理,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60公里到200公里,以此構建了“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運營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騰訊正在跟廣州地鐵探討,也能借助互聯網,在大灣區軌道交通方面進一步提升智能化建設,推動廣州發揮綜合交通樞紐作用。馬化騰說,大灣區是中國交通最繁忙的地區之一,如果下一步能提升大灣區區域內的交通智能化標準,一定會更充分地發揮地區優勢,大有可為。
打造世界級軌交品牌 廣州地鐵成大灣區一體化重要助力
自1997年正式開通運營以來,廣州地鐵已經成為擁有16條線路、553公里運營里程的超級系統。在國家交通強國戰略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明確了打造世界級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并出臺多項政策指引,要求加快軌道交通智慧化建設,助推基礎設施“硬連通”、科技創新“智聯通”,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品牌。
2019年,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描繪了“智能軌道交通”的藍圖: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應以用戶為中心,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以乘客和設備為對象,搭建數據驅動的新時代先進城市軌道交通信息集成系統的架構體系,滿足政府、企業、社會、乘客等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多元化需求。
在此背景下,廣州地鐵聯合騰訊成立穗騰聯合實驗室,致力于新一代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的研發工作。穗騰OS 2.0版本,構建穗騰OS的組件化開發能力、策略編排能力、微服務能力、大數據能力、算法托管及智能調度能力,重點支撐軌交線路智能綜合管控、線網調度指揮業務開發,為軌道交通行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升級提供扎實底座。穗騰OS經過少量適配性的定制研發,未來還可廣泛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更多復雜工業領域。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穗騰OS2.0發布會上表示,騰訊作為各行各業數字化升級的助手,將繼續與廣州地鐵一起,推動新興技術與軌道交通業務的跨界融合,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助力交通領域的數字化升級。
廣州地鐵集團董事長丁建隆表示,穗騰OS2.0的推出,重構了傳統工業控制系統的設計理念,將進一步助力我國軌道交通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智慧城市的重頭戲,智慧交通大有可為。2019年7月,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全面建成內聯外通、綜合立體、開放融合的綜合交通網絡,助推大灣區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