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安徽新工廠不斷加速建設步伐 助推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2021-09-03 13:26:24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安徽的新工廠正在合肥經開區加緊改造建設;合肥新橋科創示范區蔚來汽車新產業園項目鋼吊結構進展迅速;國軒電池與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車企對接合作;江淮汽車,發布新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從合肥、合肥經開區到車企、電池企業、相關產業鏈企業,共同努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朝著千億級的目標疾進。

日前發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中明確提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為純電動為主、氫燃料示范、智能網聯賦能,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10%以上。而集聚大眾、蔚來、國軒、江淮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合肥經開區,身負重托和寄望。

五年初長成

五年,對于一個產業而言也許就是打造鏈條的關鍵時間。五年前,一家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加速布局合肥;五年后,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新能源車企已謀劃從新的起點再出發。

“與五年前相比,現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合肥經開區投促局副局長徐慶說。2015年,大眾與江淮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聯姻”。如今,雙方合作的首款新能源汽車思皓早已上市,瞄準年輕車主群體。而大眾則成立了安徽公司,正在改建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江淮則發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車戰略。

蔚來汽車在合肥新橋科創示范區的智能汽車產業園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工廠鋼結構吊裝已接近尾聲。徐慶說,位于合肥經開區南區的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實際上并不是一個代工廠,而是雙方基于技術合作的第一個智能制造工廠。

在合肥經開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構思中,大眾安徽、蔚來汽車、江淮汽車,分別代表了三股產業力量。徐慶認為,既是三足鼎立,又是三方交融合作。

其中,大眾安徽是中外合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代表項目,拓展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合作;蔚來汽車是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瞄準的是撬動純電動智能轎車的消費市場;江淮汽車是民族品牌中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試驗田,通過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帶動傳統企業快速升級,更適應全球汽車產業市場的發展,并打造中國車企自己的品牌。

同時,圍繞這三家企業所代表的產業力量,形成一條豐富的、完備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將優秀的配套企業吸引到合肥來,對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意義重大。

蓄力再出發

當前,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集聚較為完備的整車生產、零部件、軟件等企業,下一步是如何優化配套鏈條,觸發“鏈式”效應,比如智能電動汽車所需的芯片。

經過多年布局,依托家電、汽車等產業需求,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建立了從設計到封測一體的產業鏈條,這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后續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基礎。

徐慶認為,“經開區內很多企業雖然沒有汽車業務,但是整個開發區產業升級轉型卻在多年發展中培育出這種基礎要素,當新能源汽車考慮長遠發展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很多企業都具備供應能力,這也是合肥經開區多年堅持創新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實際成果。”

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長遠發展,徐慶認為,當前經開區亟須解決三大課題。一是繼續做大。“江淮汽車作為民族品牌,如何進一步扶持做大,是擺在面前亟待破解的問題。江淮汽車與大眾、蔚來合作中,如何繼續壯大自身,還需要更明確的思路。”

二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供應鏈發展。目前,重要的企業已經入鏈,但更多的配套企業要思考如何結合產業鏈發揮自身優勢,成為大眾、蔚來、江淮等企業在今后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中的核心供應商。目前,合肥經開區正在對新能源汽車鏈條進行梳理、形成建議和意見,這也是對以往發展的總結和對后續發展的定位。

三是產業人才的持續培養和招引。在產業快速發展的現階段,招引更多全球優秀人才,同時將人才“外流”變為“沉淀”,對城市所提供的舒適、活力的創業環境提出更高要求。作為產業集聚的經開區迫切需要建立產業端與教育端密切結合的發展培育模式。

關鍵詞: 合肥 新能源汽車 產業發展 千億級產業集群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