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旺盛。如今,逛博物館成為很多人的文化娛樂選擇。據報道,暑假期間,越來越多觀眾走進“小眾”博物館打卡,“小眾”博物館隨著人氣攀升,正從相對“冷門”變得越來越“熱門”。
近年來,“故宮跑”、敦煌熱、全民圍觀三星堆,甚至有機構專門發布“中國博物館熱搜榜”——博物館“火”了!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博物館的年度參觀人數由7億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億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觀眾數量由每年2.2億人次增長至2.9億人次,“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重量級“大咖”,一些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眾”博物館也揭開面紗,逐步走向大眾。一些別開生面的博物館,也往往引人驚嘆“還有這樣的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廣州地鐵博物館、上海八音盒博物館、杭州中國傘博物館、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百花齊放的博物館生態或許更能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文化偏好和知識需求。
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魅力。相比展品全面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小眾的專門類博物館往往專精一門,更能在細分領域做足繡花功夫。而“小眾”博物館走紅,無疑也為“博物館熱”再添一把火。不僅如此,正如人們如果具有廣泛的閱讀習慣,作家、詩人群體就更可能成長起來,當去博物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選項,整個領域就能日益活躍,為文化發展繁榮引來更多源頭活水。在城市大街小巷,各類貼近大眾生活的專題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隱居”校園的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和自然傳奇,蘊藏著城市人文魅力,不僅豐富著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多文化引力。
我們樂見更多“小眾”博物館走紅,為美好生活加分。博物館或許是距離我們生活最近的“詩與遠方”,也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課堂。只有把更多人請進來,才能更好地把文化送出去。不妨借“博物館熱”之春風,讓更多“小眾”博物館被“看到”。期待博物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距離近些、再近些。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