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游人如織的鼓樓東大街僅一墻之隔,草廠胡同卻靜得能聽到鳥叫蟲鳴,老大爺在墻根兒下日復一日地曬著太陽……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胡同群里,生活著成百上千戶人家,快遞員段亮亮用六年時間,走遍了草廠胡同的每一個角落枝杈。
胡同群的每一條路,段亮亮早已爛熟于心,腳下的路也已經編織成了一張張復雜的物流網絡圖。全中國,同段亮亮一樣的快遞員多達400萬人,他們在這張物流網絡上奔忙謀生,親歷著快遞職業的崛起與變遷,也見證了中國快遞業的騰飛與輾轉。
井噴前夜“上崗” 跟著行業一起跑
沒有誰能比段亮亮更熟悉草廠胡同了。哪戶人家常早起、上班忙,哪戶人家愛睡懶覺,哪戶人家希望將快遞投送到一個犄角旮旯兒,段亮亮心里都有譜。而這背后,是長達六年的磨合與信任。
段亮亮與這個職業六年的磨合,正是快遞物流業從草莽走向規范化的快速階段。2015年,是中國快遞業井噴前夜。互聯網的風口還未超載,電商直播正在積蓄后浪,快遞發展指數一路走高。彼時的快遞業,在一片期盼聲中穩步邁入了200億時代。
行業發展迅猛,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讓快遞員體驗到了快件與日俱增。“胡同巷子路線復雜,手機導航都難頂用,迷路是常事兒。”亮亮笑著說。而在2015年,快遞業尚處于狂奔階段,快遞員數量還不如當前,因此單個快遞員的派送范圍遠大于當下,“入行時派送的區域比現在大多了,100-200件能派送一天”。亮亮說,后來,為了把路記住,他特意畫了一張派送路線的地圖,時不時地拿來看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地圖逐漸嵌入他的腦海。不僅是路線,人們的作息時間、取件喜好、性格特點,都成為地圖里紛繁的記號。每天一來到分揀處,段亮亮就會熟練地將快遞裝進三輪車。哪些比較好送,一來就能找到人,放在靠近車門的位置;哪些客戶早出晚歸,需要等待一整天,快遞就放在里面;還有些人希望把快遞放在門口,或是投放到自己做的快件箱里,段亮亮只需一掃人名和地址,就能迅速作出判斷,一條效率最優的路線自動浮現在眼前。
將地圖印到腦子里的快遞員,幾乎一起推動著物流企業步入資本市場。就在亮亮入職一年后,圓通吹響了上市的號角,中通、申通、順豐等快遞巨頭們紛紛高調奔赴資本市場。至此,順豐、三通一達格局現出雛形。
電子面單橫空出世告別潦草字跡
2015年,中國國內快遞量超過了200億件,一年后這個數字又迅速突破了300億件。能實現業務量的巨大飛躍,離不開一張小小電子面單的問世和升級。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段亮亮剛上任時,寄快遞大家都需要手填相關信息,浪費時間不說,有時寄件人、收件人的字跡不清更是麻煩。“那個時候快遞分揀還有些笨拙,我們得仔細辨認紙質面單上潦草的字跡,還要背下網點的地址,用大頭筆進行分類標記。對于行業新人來說,寫錯是常有的事。一旦標記錯誤,快遞建包時便會遞送到錯誤的網點區域,時效得延遲4-5個小時。”對于當年的“辛酸”往事,亮亮依舊記憶猶新:“那個時候,一個業務老練的分揀員在快遞圈里可是非常搶手的!”
2016年,電子面單開始逐漸在快遞業推開。一張小小的不干膠熱敏紙凝集著寄件人、收件人、貨品、運單號等大量信息,自動生成,無需手工填寫,又快又準,迅速取代了傳統的手寫面單。更重要的是,電子面單將一條包裹流轉信息鏈轉化為了可視化、可查詢的過程,單個包裹在上億件包裹中就能被精準識別、分揀、配送,大大降低了快遞分揀的難度。
到了2017年中旬,菜鳥的電子面單在行業中覆蓋率已經達到81%,比上一年的60%有了大幅提升。電子面單代替紙質面單后,快遞運轉過程中不再需要快遞員費時間陸續撕下五聯紙質面單,分別交給客戶、財務、攬件方、派件方和收件人。提速自然顯而易見,當年的快遞已經開始邁向當日、次日達時代
伴隨快遞業的不斷發展探索,快遞分揀的難度在不斷降低,與此同時,分揀效率也在逐漸提高。2017年,中通在“二段碼”的基礎上推出“三段碼”,在目的地城市、區縣數據基礎上增加了以快遞員分揀維度的數字識別,分揀效率再次提升。這意味著,到了末端環節,段亮亮只需核對包裹上的末尾數字就能進行精準派送。
價格戰致利潤走低末端派件承壓
六年過去了,快遞業已經成為了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郵政業業務收入與GDP的比值超過了1%。今年,全國快遞量更是將超過950億件。
郵政業一日千里,局中人看得最清。盡管段亮亮當前的派送區域有所縮減,但件量卻逐年遞增。從服飾、化妝品、日用品,到生鮮食品、小件用品,越來越多的中老年客戶開始和他打照面。一個月算下來,段亮亮的派件數能達到1.1萬-1.2萬件,日均300-400件成為了常態。
和上揚的快遞業務量相比,單票價格在逐年走低。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0-2020年這十年間,快遞單票價格從24.6元降至10.55元。另一組來自中國郵政快遞報社的統計顯示,50%以上的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超過1萬元收入的群體占比僅達1.3%。
快遞派單價格下降背后,快遞企業們愈加激烈廝殺。早在2019年,巨頭們的價格戰已初露端倪。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義烏平均每單快遞價格為7.44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價格已經腰斬至3.45元,一公斤以內的包裹最低至1元。
三通一達幾乎同時崛起,同批上市,十余年來征戰不休,從早期的各自跑馬圈地到如今的價格戰短兵相接,血流成河卻難分輸贏。2020年,巨頭中如中通、申通和韻達均呈現凈利潤下滑的情形。
快遞量加速攀升,致使末端派送的壓力有所增加。在胡同里奔忙的段亮亮已經很久沒回過家了。“帶過的小徒弟吃不了奔波的苦,難以應付各種各樣的客戶要求,扛不住每天超14小時的工作時長,最后都沒能留下來。”段亮亮說這話時,眼里既有驕傲,也有心酸。今年春節,妻子帶著女兒專程來北京看望段亮亮。
與電商亦步亦趨一日千里
回望數年,快遞企業從蹣跚學步到一日千里,電商功不可沒。與快遞業發展軌跡相似,2015年,國內網絡零售額僅為38773億元,然而僅僅五年時間就突破了十萬億元大關。2020年,國內網絡零售額更是達到了117601億元。
電商企業頻頻下場與快遞企業或明或暗地牽手,既是為提升話語權保證平臺的履約服務質量,更是為延展電商業務謀劃好通順的倉網鏈路。例如在2020年,圓通獲阿里66億元增持國際,百世發力東南亞跨境物流承接阿里東南亞Lazada平臺業務,拼多多業務扶持極兔速遞等等,均證明著電商與物流唇齒相依。
日復一日,訂單絡繹不絕,包裹飛速流轉,沒有哪個行業像快遞業般敏銳感知居民生活消費習慣的細微變化,捕捉中國經濟升級轉型的脈搏跳動。快遞業務量能克服疫情影響重回增長高位區間,不斷刷新紀錄,既是疫情防控的顯著成果,更折射出人們強勁的消費信心。歷時僅5個月,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便突破400億件,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數字背后是我國快遞市場巨大的發展韌性、蓬勃活力和增長潛力,也是我國巨大內需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
從城市到鄉村,物流鏈路正不斷延伸觸角,拉近時空距離,讓越來越多新興活力的商業模式、消費方式走向更為寬廣的市場。根據規劃,邁入“十四五”之年,中國將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統籌物流樞紐設施、骨干線路、區域分撥中心和末端配送節點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設施條件,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物流網絡的通暢,加速著線上消費的持續滲透,更讓一個個包裹、一位位從業者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從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新增了快遞員、快件處理員、快遞工程技術人員,到去年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郵政局聯合頒布《快遞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快件處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快遞從業環境正朝著規范化大步邁進。“我一直很看好快遞這個行業。”段亮亮自豪地說。
如今,對于段亮亮來說,快遞員不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還疊加著溫暖的人情。石板路、灰瓦灰墻,從院里探出的綠植,耳邊偶爾傳來一兩句老人們的閑談,老北京胡同的生活光景里早已融入段亮亮的身影。居民們太熟悉他了,要是有人問“我的快遞怎么還沒到呢”,只要一提段亮亮派送比較忙,可能得稍等下,大家幾乎都會回應“噢,亮亮送啊,那沒什么,我們放心”。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