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關注 > 正文
警惕以養老服務為名的高額回報陷阱
2023-08-26 23:42:17來源: 中國消費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2日,民政部發布7起養老服務領域詐騙犯罪典型案例,揭露詐騙“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希望幫助老年人提高識騙防騙能力,堅決鏟除養老詐騙滋生土壤,最大限度地擠壓行騙空間,保護好老年人的養老錢。

7起典型案例是:李某明以異地養老為名集資詐騙、四川遂寧安居盛唐德康養生養老中心以簽訂養生養老合同為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任某輝以贈送床位補貼券及回購為名集資詐騙、劉某光等人以終身養老或高息為誘餌騙取老年人養護費用、張某平等人以老知青養老為噱頭吸引老年人預訂養老服務、江蘇徐州天愛養老服務公司以預售養老服務消費卡非法吸收公眾資金、肖某以投資購買養老服務為名跨地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介紹,近年來,以養老服務為名進行非法集資、吸收公眾存款的案件多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養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字樣進行篩選,相關刑事案件近年即有百余起,單案涉案金額最高達14億元,涉及受害人數萬人。以養老服務為名,以辦卡、充值、投資、消費券等方式誘騙老年人消費,給老人帶來極大的財產損失、精神損失,尤其是財產損失往往大部分無法追回。老年人及其家庭要提升辨識、防詐的意識和能力,識清此類營銷模式的意圖、套路。

目前,異地養老、“旅游+養老”成為老年人的養老新訴求,辦理會員卡享受異地養老、旅居養老并獲得返利,已成為不法分子慣用的集資詐騙手法。老年人應高度警惕預付款承諾入住服務附加返利的營銷手段,養老機構以為老年人辦理居住權證、簽訂養生養老合同、享受入住優惠等方式,吸引老年人預付費用,這是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常用的營銷手段。同時,老年人應警惕“高額回報”陷阱,以“交納本金越多入住折扣越高”“高額返息到期退還本金”“返還定金并享受折扣入住甚至免費入住”等為幌子,收取預付費的行為,實際是吸收公眾資金的金融活動。養老機構承諾的高額利息主要來源于老年人交納的本金,要持續維系,勢必挪東補西,一旦資金鏈斷裂,不僅高額利息無法兌付,連本金也難以追回,其承諾的養老服務更是難以兌現。養老機構的本質是提供養老服務,對帶有投資返利性質的承諾,老年人應謹記高回報伴隨高風險,謹慎投資、警惕非法集資。

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應當考察機構是否合規經營,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該機構登記備案、運營管理、資質信譽等信息。同時,審慎看待“終生無憂”“終身養老”等宣傳口號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印度汽車安全標準大升級,新標準明年實施
  • 再三強調:最傷身的“水果”被揭曉,請停止食用,別再當成寶貝了
  • 中國山水工程塑造美麗中國底色
  • NBA2K11丟失xinput1_3.dll文件怎么辦
  • 華凱易佰(300592.SZ):AI選品是未來重要的研發方向,但目前沒有實質性進展
  • 目前黃金價格多少錢(2023年8月25日)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