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將開啟全國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共包含42種中成藥。中成藥全國集采,將攪動3000億元規模的中成藥市場,降幅再次成為集采關注點,從此前的地方聯盟中成藥集采來看,中成藥集采整體較為溫和,不過仍有降幅較大的單品存在。
【資料圖】
2023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降幅
110家企業出現在參會名單上。根據通知,聯盟地區醫藥機構填報本次中成藥聯盟采購需求的藥品所屬企業可以派1名代表參會,包括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也包括葵花藥業、哈藥集團、吉林敖東、國藥集團、天津同仁堂集團等知名藥企的子公司。
此次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當時發布的《全國中成藥聯盟采購公告 (2022年第1號)》顯示,此次集采由湖北牽頭,包括湖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上海市等29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近幾年,藥品集采不斷擴圍提速,覆蓋品種已經不僅僅是最初的化藥,中成藥集采此前已在部分省市開展。盡管并未完全覆蓋全國,但范圍較之前中成藥集采已大大提升,加上上述聯盟省市區還委派代表組成全國中成藥聯合采購辦公室,因此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集采為中成藥領域的“國采”。
降幅再次成為集采關注點,從此前的地方聯盟中成藥集采來看,中成藥集采整體較為溫和,不過仍有降幅較大的單品存在。如湖北19省區聯盟集采有111個中選產品,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廣東6省區聯盟集采涉及53個大品種,平均降幅32.5%,最高降幅90.9%。
隨著上游行業價格波動,中成藥產品生產經營構成影響。下游主要為醫藥商業及醫藥流通行業,包括醫療終端和零售藥店終端,終端消費群體為廣大用藥人群。該等醫藥流通市場的發展,消費渠道的多元化,有效降低了中成藥行業的流通成本,使消費者能以更低廉的價格消費各類醫藥產品。近幾年,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呈不斷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從2017年673億元增至2020年73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1%。2021年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規模達到753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規模將逼近800億元。
中醫藥發展處在能力提升推進期、健康服務拓展期、參與醫改攻堅期和政策機制完善期,還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中醫藥服務體系、模式和機制還不能完全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改革的任務仍十分艱巨。中醫藥資源總量仍然不足,基層發展薄弱,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中醫中藥發展不協調。中醫藥繼承不足、創新不夠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色優勢淡化,學術發展緩慢。高層次人才不足,基層人員短缺,中醫藥人員中醫思維和人文素養尚需加強。中藥產業集中度低,野生中藥材資源破壞嚴重,部分中藥材品質下降。中醫藥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6年中國中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中醫藥傳承創新在區域發展上排名最前的為東部地區,其次為中部、西部地區,東部地區平均排名較2020版、2021版有所降低,年均下降一個名次,中部地區排名整體上升。其次,中醫藥強省政策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強省政策地區中醫醫療服務排名較未提出強省政策地區更靠前。最后,與2020版、2021版結果對比,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評價排名前五的省(區、市)基本穩定,北京市連續三年排名第一,浙江省、廣東省連續三年排名在前五。
報告認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具備一定區域特色,且三年結果具有穩健性,中醫藥強省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同時,報告從學術影響力、服務影響力和社會新聞影響力三個維度對中醫藥文化影響力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全國中醫藥文化影響力總體上呈上升趨勢,我國各省(區、市)中醫藥文化影響力排名前五分別為廣東省、河南省、北京市、山東省和浙江省。另外,廣東省是中藥產業強省,連續三年的評價結果顯示,廣東省在中藥產業排名方面均為首位。
《報告》指出,在中醫醫療資源方面,當前我國中醫醫療資源總量不斷增加,醫療資源公平性逐步得到改善。但在人均醫療資源分配上,仍存在東、西部之間中醫醫療分配差距明顯,西部資源分配情況較東部好的情況。例如,東部地區的中醫類醫院數量和中醫類醫院床位數總量均位于三大區域第一,但是人均資源擁有量排名較低。
另外,我國中醫醫療資源質量有很大上升空間,特別是中醫全面參與疫情應急防治、頂尖中醫人才培育、標桿中醫院、中醫科室建設及中醫康復保健醫療資源總量等方面。
《報告》指出,在中醫藥醫療服務效率評價方面,四川省、廣東省、河南省的醫療服務效率排在前三位。北京、上海等地區的排名有所降低。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速
回顧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依法支持中醫藥發展”“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一字一句,均映射出中醫藥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性。
國家層面和全國多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法規、政策和措施,為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持續賦能提供更強的支撐。
政策利好,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速。談及中醫藥現代化,Biotech創新藥醫學顧問曹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醫現代化是指將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科技相結合,應用現代科技手段來發掘和傳承中華傳統醫學。具體來說包括五大方面,比如制定適當的規范、推行系統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人才培養和推廣中醫藥文化。”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認為,“中醫現代化的標志和標準應包括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等要求,需要引進現代科技和管理方法,建立嚴謹的學術規范和質量標準,加強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形成產業集群體系,跨過語言和文化障礙,在國際廣泛應用”。
傳承創新是中藥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近幾年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過去一年,中藥產業保持穩步發展,藥企加碼研發,投向中藥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11日,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25家中藥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2316.70億元,同比增長6.05%;研發投入合計68.54億元,同比增長17.24%,占營收的比例為2.96%。
綜合來看,已披露年報的25家上市中藥企業,去年整體實現業績穩步增長。
2022年,上述25家中藥上市企業合計實現營收2316.70億元,其中,太極集團、同仁堂、華潤三九、云南白藥、白云山等老牌藥企營收躋身百億元陣營。除2家營收下滑外,其余23家均為正增長。
凈利潤方面,上述25家中藥上市企業2022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92.17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18家公司凈利潤同比正增長,7家凈利潤略有下滑,凈利潤增幅位列前二的分別為方盛制藥、太極集團。
核心品種銷量、毛利增長成為相關企業業績增長的主要助力。如太極集團年報顯示,2022年凈利潤增長主要因銷售收入增長、產品毛利率提升。
太極集團主要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和銷售,去年,公司核心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益保世靈)、急支糖漿等銷售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
方盛制藥同樣表示,2022年制藥板塊業績穩步增長,中藥方面,小兒荊杏止咳顆粒、強力枇杷膏(蜜煉)/露等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170%。
展望未來,有觀點認為,從行業分布看醫藥生物將是一個業績大面積預喜的行業,從一些機構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看,中藥等細分領域的業績值得關注。
《2022-2026年中國中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