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POI》劇照
1
問:
(相關資料圖)
最近這一年多,地產企業高管出事的可真不少。6月份有媒體報道,光明房地產集團原董事長沈宏澤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于5月份接受調查。5月底,有市場消息稱融創中國原執行董事、華北區首遲迅在天津失聯。消息稱,他失聯是因為涉及貪腐的舉報。
再早些時候,新城控股聯席總裁曲德君、華夏幸福聯席總裁孟驚、建發房地產董事長莊躍凱、恒大集團原執行總裁柯鵬等地產高管均傳出「失聯」消息,原因皆是「被調查」。
而據《中國房地產報》的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到2023年6月,至少有12名房企高管公開被帶走配合調查,被傳失聯的也不在少數。
曾經吃到豐厚行業紅利的地產高管,為啥變成了高危職業?
馮叔:
最近,地產行業的一些高管被帶走、協助調查等新聞曝出來,于是有一些人就開始質疑,這些高管們是不是前面抓住的紅利太多、太肥了,現在又變成了高危職業,怎么回事?
其實任何行業都一樣。在高速成長的時候,高管的薪資、獎勵,甚至是個人掙錢的機會都會增加。能源行業、消費品行業,等等,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當行業出現波動、轉型、萎縮,甚至崩潰時,之前繁榮時期的激勵決策、角色利益分配,似乎都出了問題,都要吐回來,這是一件常見的事情。
我覺得,目前地產高管出狀況,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公司的原因。在激進擴張及持續加杠桿的階段,這些高管為了實現公司的目標,承擔了一部分的個人責任,比如,高杠桿貸款拿地,甚至在拿地、融資過程中有不規范的動作。那么,高管并不是個人要圖利,而是替公司去完成目標,在這些問題暴露以后,該追責的還要追責,尤其是在第一線的高管,當然有可能被追責。
第二跟高管個人有關。高管人員在經營活動中,發生了商業賄賂、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等不合規,甚至是違法亂紀的事情,公司通過內部反腐主動舉報,然后把高管交給公安機關,這是個人問題。
所以我覺得,和其他行業一樣,地產行業高管容易犯錯誤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履職期間替公司完成某種目標,但出現了某種誤判、誤差,甚至犯了錯誤被調查;二是與公司目標沒有關系,個人利用公司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地位,個人在中間圖利,違規違紀、犯法犯罪,最后被公司舉報,然后把他處理。
這兩種情況都有發生。其實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早期發展中,也有一些這樣的故事。(出問題的高管被抓)這是市場凈化和市場進化的必要動作和過程,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并不是個壞事。
2
問:
近期,在核心城市「搶地潮」中,地方國資或混合制房企正在攻城略地。比如,廣州國企越秀地產豪擲59億元在北京土拍市場拿地;南昌市政公用集團也在杭州和上海拿地,并囤了好幾個項目;2020年才組建成立武漢國資房企武漢城建也拿下了今年廣州最熱門的一塊地。
地方國資房企頻頻向核心城市的土地市場進軍,原因是什么?馮叔,您怎么看?
馮叔:
地方國資、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向一線城市、準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發起沖擊,這件事其實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其實是市場走向的一種共識。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經濟開始恢復以后,地產行業的投資有了共識——房地產大開發時代結束,住宅進入到一個減速、減價、減量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越往下走,也就是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風險越大;往上走,也就是二線往一線走、一線往核心地段走,市場有一定的安全度。
市場變了,經過拿地測算后,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的房價相對比較穩,地價比疫情前要低,所以在這些地方拿地,利潤空間相對比較大,安全系數也比較高,這就形成了共識。這導致現在凡是想拿地的企業,已經把眼光從三四線城市挪開,集中到一二線城市,甚至是最核心的地段,這是個利益驅動的經濟行為。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