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
日前,君圣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遞表港交所,擬主板上市,瑞銀集團、華泰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招股書介紹稱,君圣泰醫藥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全球一體化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多功能、多靶點的首創療法,以治療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
遞表之前,君圣泰醫藥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投資者包括國開金融、開恒私募股權、越秀產業基金、昱烽晟泰、嘉泰新世紀、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泰格醫藥(300347.SH/03347.HK)、中信證券、同創偉業、穩正資產、恒至投資、博睿資本、BOCG藍海資本、銘豐資本、海普瑞(002399.SZ/09989.HK)、泰福資本等。
2022年,一級市場創新藥項目融資金額的整體規模只有2021年的一半,市場寒氣逼人,但君圣泰醫藥于年底逆市完成2660萬美元的C+輪融資,投后估值5.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
一方面,能在資本熱情低落時獲得融資,君圣泰醫藥的底氣在于手中管線具有市場稀缺性,且進度靠前。
另一方面,IPO前的融資金額卻也遠不如公司在2020年、2021年完成的B+輪、C輪融資的規模,資金的“短缺”也體現在了君圣泰醫藥的財務數據上,為了支撐在研管線繼續推進臨床并實現商業化,尋求上市對它來說,已迫在眉睫。
核心產品適應癥NASH至今無藥獲批
成立12年的君圣泰醫藥至今還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公司布局了了5款候選管線,涵蓋9種適應癥,其中5個適應癥項目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其中,口服多功能小分子藥物HTD1801(小檗鹼熊去氧膽酸鹽)是公司的核心產品。
圖源自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HTD1801針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型糖尿病(T2DM)、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SHTG)、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及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適應癥進行開發。
NASH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疾病,可能會導致肝臟瘢痕形成,從而導致肝硬化或肝癌。NASH的病因復雜,治療藥物研發難度大,全球至今沒有專門針對該疾病的治療藥物獲批,也就是說,NASH領域存在巨大的臨床空白。
隨著肥胖及代謝綜合征病發率的不斷上升,NASH的患者人群日益增長。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美國及歐洲的NASH患者分別達到4040萬名、2070萬名、3500萬名。以首款藥物獲批時間來估算,到2024年,中國、美國及歐洲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藥物市場將分別為0、1.278億美元及1.186億美元。國內首款藥物預計于2025年獲批。
另外,HTD1801還是一款“肝糖共治”的藥物,該藥物另重要一適應癥為2型糖尿,而過半的2型糖尿又同時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全球最多,約1.23億人,但確診率僅50%,且治療滲透率相對較低,同年市場規模仍達到79億美元。在中國,截至2022年底2型糖尿病伴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為6410萬名。而2022年全世界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為55.5%。
這讓君圣泰醫藥的HTD1801備受關注。
目前,該藥物在美國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Ia期研究,在中國完成了2型糖尿病II期研究及Ib期研究。其他適應癥方面,HTD1801在美國及加拿大完成了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II期研究,并在美國完成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II期研究以及在澳大利亞完成高膽固醇血癥Ib/IIa期研究。
不過,從研發進度來看,君圣泰醫藥的HTD1801并不在第一梯隊。
招股書顯示,NASH在研藥物中,已有4款藥物管線處于臨床III期,分別來自法國臨床階段生物公司Inventiva Pharma、治療糖尿病見長的丹麥公司諾和諾德,以及美國的制藥公司Galectin和Madrigal Pharmaceuticals。
在國內,歌禮制藥、正大天晴、、、等也有NASH管線布局,其中,進度較快,公司在6月4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眾生睿創組織開展的用于治療NASH的一類創新藥物ZSP1601片IIb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圖源自招股書
對于NASH治療領域的藥物來說,研發進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為NASH的致病機理十分復雜,有很多項目已經倒在了這一適應癥的臨床開發關卡。
舉例來說,生物制藥公司GENFIT的NASH藥物在III期臨床失敗、吉利德的NASH新藥首個III期臨床失敗,Intercept宣布旗下用于治療NASH的藥物上市申請被FDA拒絕。
君圣泰醫藥的HTD1801能否成功跑到空白的NASH治療領域,路還很長,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值得一說的是,君圣泰醫藥也在評估HTD1804在治療肥胖癥上的潛力。
虧損加劇、研發燒錢,資金儲備即將告急
沒有商業化產品的君圣泰醫藥當前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2年,公司年內虧損總額分別為2.17億元、2.24億元,虧損呈擴大趨勢。
招股書稱,公司絕大部分的虧損來自研發成本及行政開支,后者源于業務營運擴展。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君圣泰醫藥的研發投入分別為0.84億元、1.83億元。同期,核心產品HTD1801的研發成本分別0.76億元及1.74億元。
2022年研發成本同比大增117.86%,主要原因是公司臨床及臨床前開發活動支出增加,包括第三方合約開支、員工成本及員工持股計劃開支增加。
圖源自招股書
君圣泰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與研發有關的活動增加,相關成本預計增加,包括公允價值虧損增加,預期2023年的虧損凈額將大幅增加。
持續投入研發是必然,管線到后期臨床、拿到可觀的數據,是生物醫藥公司的獲得資本認可的唯一路徑。但支撐君圣泰推進管線的賬面現金在連年減少。
截至2021年底和2022年底,其現金及銀行結余分別約為7.65億元、4.12億元,到了2023年3月末,再度減少至3.51億元。2022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出額為1.7億元,若保持這一研發投入力度,君圣泰醫藥的賬面資金將只能支撐公司再經營兩年時間。但是,君圣泰已有多個適應癥后期臨床等待推進,其研發投入也會只增不減。
本次尋求上市,公司打算用募集資金來將主要用于核心產品HTD1801,以資助其持續進行臨床開發活動、注冊備案、獲批后研究以及研發人員及活動成本及開支,另外還將用于對HTD1801肥胖適應癥的研發活動等。
值得一說的是,君圣泰醫藥至今尚未建立自有生產線,募資用途中也未涉及這一投入。公司在招股書中介紹稱,其將對未來資產實行合作共贏的商業化策略,使候選藥物在全球范圍實現最大價值。君圣泰醫藥已向海普瑞授出HTD1801可轉授(僅向海普瑞的指定全資子公司)及不可轉讓的獨家許可。
海普瑞也是君圣泰醫藥IPO前的最大的外部投資方,持有24.06%的股份,海普瑞董事長李鋰擔任君圣泰醫藥非執行董事。2020年8月,君圣泰醫藥與海普瑞簽訂對外授權協議,以推動HTD1801在歐洲的商業化。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孫騁)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