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畿重地的河北,自古就有著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這種品質也被一代代河北體育人在傳承和發揚,孕育出獨具燕趙特色的體育文化,激勵著河北健兒在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中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勇于突破、超越自我,為國爭光、為河北添彩,譜寫出一曲曲時代贊歌。
在新時代的改革浪潮下,為了讓河北體育文化精神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傳承,進而激勵各行業有志之士投身到建設新時代體育強省和冰雪運動強省中來,全省各地的體育特色博物館應運而生,成為河北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的最好記錄者和承載者。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崇禮冰雪博物館、榮高棠紀念館、平鄉自行車博物館、河北體育學院校史館和冰雪運動模擬實訓展館、滄州市博物館“武術之鄉——滄州武術文化展館”、滄州市青縣盤古武校“武術兵器博物館”等,在河北體育文化協會大力挖掘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新聞報道形勢,展現在大眾面前。而本次“巡禮”,在極大地呈現各地極具特色的體育文化的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河北體育文化傳播面臨著極大難題,特別是在傳播方面,亟需體育博物館這一重要窗口來進行展示,體育博物館的建設和運營環境亟待改善,相關內容、人才培養等工作亟待完善……
參觀崇禮冰雪博物館、榮高棠紀念館、平鄉自行車博物館、河北體育學院校史館和冰雪運動模擬實訓展館、滄州市博物館“武術之鄉——滄州武術文化展館”、滄州市青縣盤古武校“武術兵器博物館”等幾家博物館在展品方面多以圖片和實物為主,輔以視頻播放,給予參觀者的第一感受就是極具特點,特色鮮明。
目前,崇禮冰雪博物館、榮高棠紀念館、平鄉自行車博物館、滄州武術文化展館隸屬于當地政府或體育部門管理,相關運營費用由政府撥款;河北體育學院校史館和冰雪運動模擬實訓展館主管部門為河北體院,是該校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中國乒乓球運動成就展館由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投資創建,為該基地自身體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滄州市青縣盤古武校“武術兵器博物館”則是由個人投資建成。
建成于2012年的崇禮冰雪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坐落于崇禮區冰雪文化產業園區內,建筑面積6000平米,是我國首家以冰雪文化為主題、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作為張家口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河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該館承擔著向大眾傳播冰雪文化、營造冬奧氛圍的重要任務和責任。
霸州市的榮高棠紀念館于2010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積6338平方米,布展面積5000多平方米。該館以榮老為新中國革命事業及新中國體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和新中國體育發展的歷史及取得的輝煌成就這兩條主線,展示了榮老從出生到擔任中國體育領導人后,在推動我國以乒乓球運動為代表的一批競技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以及成功申辦北京奧運會等方面作出的貢獻。成為參觀者感受新中國體育發展之路、走向世界體育強國之路的追思之地。該館目前已成為霸州市打造體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是該市“學習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陣地之一,為霸州創造了良好的體育事業發展氛圍。
作為自行車名縣,平鄉于2018年開始運營自行車博物館。該館在全面介紹自行車運動的同時,還收藏了包括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以及國產和平鄉本地等多個知名自行車品牌,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自行車展品數百輛,圖片300余幅以及自行車零配件千余種,為該縣發展與自行車相關的體育項目和體育產業提供了充足動力。目前,平鄉縣正在籌備將自行車博物館納入新規劃的縣博物館,以期更好地發揮體育文化在凝聚力量、促進發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河北體育學院校史館和冰雪運動模擬實訓展館成立于2018年。其中,校史館是展示該校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教師取得的重要成果、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的重要平臺;冰雪運動模擬實訓展館則是該校宣傳開展滑雪、冰球、滑冰、冰壺等多種運動項目知識和綜合教學、訓練的主陣地。
位于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內的“中國乒乓球運動成就展館”,為乒乓球特色博物館,展廳共計1200平米,通過近2000張照片及幾千件實物,展示了正定基地的發展及中國乒乓球隊的輝煌戰績,詮釋了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為乒乓球運動發展、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武術之鄉——滄州武術文化展館”和滄州市青縣盤古武校“武術兵器博物館”均是“以武會友”的特色平臺。其中,武術文化展館是滄州市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省內首家在市級博物館擁有單獨展廳的武術展館,展廳面積為500平米,始建于2014年,年接待人數達40余萬人。館內有493件相關文物、武術器具等,集中展示了滄州“武術之鄉”這一珍貴民族文化遺產的歷史發展和地域文化特征。展廳面積600平米左右的“武術兵器博物館”始建于2018年,是北方收集武術器械最全的博物館,收藏兵器和武術器械共計1000件。藏品的年代最早從戰國到漢代,最晚到清朝、民國,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
應該說,上述體育特色博物館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擔了保護河北體育遺產、傳承體育文化的重要作用。而隨著全省上下對于體育文化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對于增強河北體育文化自信,凝聚建設冰雪運動強省和體育強省的精神力量,必將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存在不足 亟待改善
從本次挖掘整理河北體育博物館相關功能、作用來看,河北各地體育博物館以形成地域特色。整體構成初步形成了政府、高校和私人相結合、相互補充的體育類博物館群。并廣泛開展了豐富的體育文物展覽、藏品展示,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教育、傳承體育文化的相關作用。
但從各地體育博物館目前現狀來看,在運營等方面存在著管理水平亟待提升,藏品質量亟待提高,專業人才和場館運營經費不足等問題。以博物館講解為例,部分人員對體育的了解、認知程度不深、不精、不廣,多是為了講解而講解,有些講解員甚至還不如參觀者對相關圖片的背景、經歷和內涵了解的深刻。
另外,由于博物館是“靜止”態勢,在宣傳、傳播方面,相對來說受眾少、傳播面窄;就相關展覽內容看,形勢較單一,多數以圖片為主,輔以視頻和實物。同時,在場館維護、維修方面相對滯后,相關運營還不能實現“自給自足”。
體育博物館面臨的諸多難題,使其特有的體育文化宣傳功能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而從多數參觀者反饋來看,體育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人們對體育的訴求也從技術層面上升到文化價值層面,從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上升到了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和發展的層面,人們日益追求各類體育活動中的文化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并通過其文化滲透,進一步提升體育事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基數和良好的社會氛圍。就此而言,目前,河北各地體育博物館還不能滿足人們的上述要求。
與此相對應的確是,體育文化在我國新時期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體育文化的挖掘和傳承非常重要,以女排為例,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比賽,每每是舉國關注、萬人空巷。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所展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的“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國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成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引領社會文化的一種時代符號,激勵著一代代國人投身到建設祖國的浪潮中。
不久前,中國女排奪取世界杯后,又受邀參加國慶群眾大游行,女排精神再次被人們視為奮力拼搏的標桿和座右銘,對于全社會而言,新時代女排精神是中國精神鏗鏘誓言,喚起億萬國人的精氣神,在面向未來的進程中,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這其中,均有著河北體育健兒的身影和貢獻。
因此,如何更好的傳承河北體育文化,如何更好的發揮我省各地體育博物館的相關功能,是我們需要深思和解決的問題。
動靜結合 彰顯魅力
從以往經驗和發展現狀來看,體育作為文化的載體,對人的文化心態的影響、文化價值提升、國民素質的提高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社會疏導不良情緒方面是一個主要渠道。因此,進一步加強建設承擔著體育文化挖掘、整理、傳承作用的體育博物館,應是各地相關部門必須重視的一個重要話題。
而從目前國內各級各類體育博物館現狀來看,要建設好這一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在宏觀方面,需要做好制定相應法律法規,規范體育類博物館合理發展,健康發展;發揮聯盟作用,加強體育類博物館之間的合作互通;進一步提升特色辦館,實現體育類博物館多遠共榮等工作。同時,要更加注重館舍的建設,提升、提高相關文物數量、質量;采用新手段、新措施,改善陳列展覽方式;大膽經營,擴大經費來源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研究工作。
對此,部分省市的體育博物館已經開始新的嘗試,以期更好的發揮其體育文化傳播“生力軍”的作用。其中,今年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舉行的“中國古代體育文物進校園”活動就讓人耳目一新。
活動中,參觀者可以“化身”古人試試被稱為“古代保齡球”的木射、在蹴鞠比賽中與朋友一較高下……與此同時,該活動還展出了東漢體育運動畫像磚拓片、明代騎馬俑、清代賽馬圖等百余件中國古代體育文物,這些文物由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院和電子科技大學博物館精選而出。
正如該項活動的主辦方所說,文物是冷冰冰的,本身就是一個拓片,一個球桿,或者一張圖片等,如何讓這些體育元素“活”起來,是能否吸引人們參觀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而這次活動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當參觀者去親身體驗時,這些文物就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通過展示和體驗,參觀者親身感受到了鮮活的體育文化,成為潛在的體育文化傳承著和傳播者,為體育事業發展增加了新的力量。
從上述事例不難看出,體育博物館是一個融合過去和現在的平臺,同時,也可以成為不同類型的文化交流的平臺。其發展,需要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讓靜的事物動起來,讓無聲的事物變得有聲有色,讓參觀者更好的去欣賞、體驗甚至參與到其中,“動靜結合”是體育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體育博物館發展建設也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參與,也需要走出去、請進來,與學校、企業等各行各業進行交流,在多種文化交融中,去傳播體育運動別樣的魅力。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