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TFLX發行的治愈系動畫《無限》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已于6月18日全球同步上線。由于新冠疫情原因該影片無法在電影院中正常上映,于是我們財大氣粗的字節跳動再次買下了《無限》在國內的獨家播放權。各位小伙伴可以在西瓜視頻與抖音上,看到這部由岡田麿里打造的治愈片。
電影主打治愈與愛情兩個主題,講述的是“問題少女”無限從逃避生活到走出孤獨獲得新生與成長的故事。延續一貫風格,岡媽對少女陷入戀愛、逃避生活與希望世界毀滅等感情處理,刻畫都十分細膩。
影片時長共計約100分鐘,其中有接近60分鐘的時間都在刻畫主人公無限的內心世界,最后僅僅用了40分鐘的時間來表現主角成長。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處理方式或許有些虎頭蛇尾,但總的來說這還是一部值得觀閱的作品。
面具:孤獨與自由的一把鎖
面具是《無限》中出現的一個重要道具,它分為貓面具與人面具。當一個人不想以“人”的身份生活時,他的身份面具便會脫落,只要再戴上貓面具,他便可以在貓島以一只貓的身份無憂無慮的生活。同樣,如果一只貓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它也可以選擇帶上人面具去實現自己的愿望。
面具起源非常早,幾乎與部落文明一同誕生。幾乎五大洲七大洋的各族人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將面具作為種族文化的初始之光。雖然制造面具既不能果腹充饑,也不能驅趕野獸,但它卻象征了人們對多重身份的一種渴望,或者說對現有身份的回避。
在古老的宗教儀式中,當人戴上刻畫有“部落圖騰”的面具時,他的精神便與圖騰融為一體,即拋棄了人的身份,成為了神。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同樣如此,面具是一種身份象征。當主角無限戴上貓面具時,她是一只可愛、討人喜歡的貓咪,不用面對家庭、學校、社交等社會層次的干擾,只需要出現便可以得到人類,尤其是心上人日之出的關愛。從某個方面來說,面具賦予了無限作為“太郎”的新身份,同時也剝奪了她作為人類的自由。看似她得到了自由,但實際上這種自由本身就是被面具所約束的。
從后續情節可以知道,成為貓的無限體驗了短暫的自由之后就嘗到了“無能為力”的限制感。作為貓她聽不懂日之出的話,也無法使用人類的語言,甚至生命也跟著縮短,無法長久的陪在愛人的身邊。有人說,面具戴久了就會摘不下來。
電影中的長時間佩戴面具的無限后來受到了“無法變回人類”的詛咒反噬,如果她不能及時找回人類的身份,那么她將永遠以貓的形態存活。
其實我可以理解無限的內心想法,有時候我們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溫柔善良的人,但面對摯友、面對同事我們不得不帶上一副微笑和善的面具。面具作為一種遮掩工具,它改變的不僅僅是臉部,更多的是我們對內心身份的一種轉變,使我們成為曾經絕不可能成為的個體。譬如,男人變成女人,老人變成少年,傳教士變成惡魔,亦或是一個普通人成為了英雄。
但賦予我們新身份自由的同時,我們也被面具的存在所制約了行動。例如無限不能直接告訴日之出自己就是太郎,蝙蝠俠、超人無法在公共場合公開自己的身份;我們也不能在平日生活中直接撕毀別人心中對我們的人設,做回內心世界的自己。
面具是一把鎖,一面鎖住了孤獨,一面鎖住了自由。很少有人能看透面具下藏著什么樣的表情,也很少有人能沖破制約,在多重身份之間實現終極自由。對于是否戴面具,我持中立態度,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現在的身份。有人說我曾經想過一了百了,其實我覺得他不是真的想死,他只是不希望以現在這樣的方式繼續活著。那么這個時候,戴上面具就是一個很好的這種方式。
無限正是通過佩戴貓面具成功走進了日之出的內心,并且化解了自己對于戀愛失敗的窘境。當一切困難克服結束之后,摘下面具就成了最后一道坎。影片結局時,日之出與無限一起摘下了各自的面具,在夏日祭的星空下浪漫相擁。
單相思:他其實并沒有那么喜歡你
除了面具,愛情在電影中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個人認為無限對日之出的感情有點像“因為某種原因找到了一個人和自己經歷很像的人,不斷地試圖理解,最后染上了單相思”的癡情女。
因為家庭原因,很早的時候無限就開始佩戴貓面具,開始逃避周圍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有著同樣悲慘經歷的日之出對這只可愛的貓咪吐露了心中積藏已久的心事,并給貓咪取名為太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場邂逅讓無限體驗到了浪漫,她驚嘆原來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樣悲傷的人,也有和我一樣孤獨的人。
于是就有了后續情節,無限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幫助日之出,也在這種幫助的過程里逐漸喜歡上了他。
從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日之出對無限剛開始是沒有感情的,從起初的厭惡到后來的無視,好感應該早就被消磨殆盡了。第一次感情的爆發點應該是無限為日之出作弊的謠言出頭的那一刻,不過那種感情應該是覺得驚艷或者說可愛,并沒有達到喜歡的層次。
后來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無限寫的感謝信被當成情書在班上流傳,這導致日之出覺得非常尷尬與羞恥。為了逃避這種恥辱感,他在道德上將一切責任歸咎于無限。當然其實此時的日之出也開始思考無限為什么會這么做,自己到底對這個女孩兒抱有什么感情。
無限是個幸運的女孩兒,因為她遇到的是日之出,她的身邊還有一群朋友包括小賴、黃豆粉、群貓給她打助攻。但如果這是現實生活,或許我會持悲觀態度,認為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單相思。
有一部電影叫做《他其實沒有那么喜歡你》,“你愛我嗎”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問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有了答案。對方的回答只是為了讓我們對答案加以肯定,但實際上如果告白的回應就是一句“我也喜歡你”,那天底下就再也不會有那么多失意人了。
無限自認為了解日之出的一切優點,但她其實忽視了日之出有時候也會戴上面具,裝出一副陌生人的冷酷樣。從頭到尾,無論是古怪的“sunrise attack”還是“你沒事吧”,一切看似提升好感度的行為,都是無限的內心在作祟。
面對多次的拒絕,就連無限的好朋友小賴都看不下去了,一面替好朋友難過,一面希望她能清醒過來,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他根本沒有那么喜歡你。
不過作為一部治愈系電影,有情人最后當然要終成眷屬,所以經歷過全員助攻與生死冒險之后,日之出的確對無限有了喜歡的感情。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真正的愛情我覺得是偏愛,希望我們也可以遇到那個對的人吧。
勇氣:所有的悲歡最后都要自渡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將身份逃避具現化為“面具”,克服困難則是摘下面具的過程。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后卻需要莫大的勇氣來做支撐。電影將摘面具的過程,塑造成與邪惡面具老板做斗爭,在貓島居民和日之出的幫助下,無限終于摘掉了面具,重新做回了人類。
對此我認為,如果這種成長的變化由主人公自己來完成或許會更好。因為現實生活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幸運到遇上一個能夠交心的朋友,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有貴人相助、全員助攻。無限既是不幸的孩子,也是幸運的孩子,雖然經歷凄慘,但她的身邊卻充斥著一群貼心的朋友。
其實那些悲傷的人是不愿意說自己的事的,理由很簡單,即便我說了你也不一定能理解,與其多此一舉倒不如閉口不言。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曾對著園中的落花寫了一首葬花吟,寫花即寫人,將一切的悲傷傾訴于落花,不求理解,但求默許。
為什么林黛玉的傾訴對象是落花而不是仆人、不是姐妹呢?陸游曾言“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鮮花如果能夠開口講話,回應主人的哀怨,那豈不是會嚇到美人?唯有那些不言不語的花草石木,只懂得傾聽才最討人歡喜。
我們可以發現心理學上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我們喜歡的人往往是一名傾聽者,每次和他訴說自己的經歷與遭遇哪怕他無法理解,我們的內心也能舒坦一口氣。
其實道理很簡單,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要想充分理解對方,我們要跨過的障礙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總是被有心人正對,無心人誤解,與其多此一舉倒不如戴上面具,閉口不言。于是面對薰阿姨的關心,父親的詢問,小賴的幫忙,無限都是一副樂天的表情,實際上她自己明白,這一切他們幫不了。
勇氣這個元素在電影中體現為,無限想要以人的身份對日之出告白、無限與日之出前往貓島、兩人合力對抗面具老板。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無限露出了一絲怯意,或許摘下面具的機會就會永遠消失了。
季羨林老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悲喜自渡》,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概括下來便是,“寂寞我想逃,人間草木心,萬物多歡喜,聚散本無常”。
逃避、孤獨、理解,一切的枷鎖最后都要通過悲喜自渡來釋然。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這世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要用血與淚、用時間和勇氣去抹平傷口,對自己進行悲喜自渡。
關鍵詞: 想哭的我帶上了貓的面具 海報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