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科技頻道 > 正文
廣州積極提升科創實力 打造“雙策源”高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1-11-15 09:43:08來源: 廣州日報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策源”能力是指率先通過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獲得原創成果,并率先形成新興產業的能力。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不同的是,“雙策源”能力更加強調率先實現“從0到1”的突破,更加突出首創地位。從發展基礎來看,廣州在生物安全、生物醫藥和再生醫藥、紡織材料、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土壤污染控制和全球環境履約、海洋探測與監測等領域的20項技術已處于國際領跑與并跑水平,2020年廣州發表SCI論文數量已經超過東京和巴黎。總的來看,廣州已經具備在若干領域打造世界“雙策源”高地的能力。

規劃建設科技創新軸是廣州 “十四五”時期優化空間布局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技術集中度偏低、科技領軍人才不足、科技園區集聚效應不佳等問題的重要契機。新征程上,廣州規劃建設科技創新軸,要系統謀劃戰略前沿,打造“雙策源”高地;深入探索體制改革,集聚“雙策源”核心要素;加快健全協同機制,形成“雙策源”發展合力。

系統謀劃戰略前沿,打造“雙策源”高地。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重點聚焦海洋科技、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在科技創新軸開展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交叉性研究,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級“雙策源”高地。

系統謀劃海洋科技,打造全球創新中心。廣州科技創新軸應充分發揮擁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的同時,還擁有冷泉生態系統、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兩個大科學裝置的優勢,深化天然氣水合物、深遠海科學、海洋生態等基礎科學研究,加快推進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務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規劃建設深海研究基地,加快建設深遠海科考中心和資源勘探開發總部基地,打造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

前瞻布局量子網絡,打造國際量子信息產業園。當前量子網絡仍處于起步階段,距離實現量子計算網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廣州來說,要前瞻布局量子網絡,協同推進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技術發展,在科技創新軸上探索設立國際量子信息產業園,以天河智慧城、廣州科學城為主要載體,吸引全球頂尖量子信息團隊、企業進駐,重點可關注已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領域有重要基礎且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支持它們在廣州構建量子網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平臺,開展量子計算網絡創新試驗,并帶動相關企業進駐,形成產業集群,推進量子網絡發展。

深入探索體制改革,集聚“雙策源”核心要素。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提升“雙策源”能力的核心要素。要在科技創新軸率先探索人才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和水平,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人才隊伍。

探索外籍人才改革試點。一方面,積極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嘗試面向全球發布科技創新軸重大科技計劃、重大科研項目,推進實施留學人員短期人才回國服務項目,推行“外籍留學人才孵化工程”。在科技創新軸率先探索外籍人才擔任新型科研機構事業單位法人代表、相關駐外機構負責人等制度,鼓勵國際人才在科技創新軸提供知識產權及專利技術服務。另一方面,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出臺更開放的出入境政策。針對在科技創新軸工作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外籍華人、創業團隊外籍成員和企業外籍技術人才等多類外籍人才群體,提供簽證、長期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并放寬其配偶或家庭成員的準入政策。

建立科研人員雙向流動制度。發揮科技創新軸科技人才集聚的優勢,大力促進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合理流動,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規定離崗創業和在職創辦企業,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高校教師開展多點教學、醫師開展多點執業并獲得報酬;允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崗位,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企業科研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兼職研究員。

加快健全協同機制,形成“雙策源”發展合力。加強各園區、各載體之間的協調統籌,健全協同機制,形成科技創新軸發展合力。

設立科技創新軸協調領導小組和專職管理機構。為推動實現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建議在市級層面設立科技創新軸的協調領導小組和專職管理機構,其中,領導小組負責審議科技創新軸建設的相關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和重大活動;專職管理機構負責統籌領導科技創新軸建設的全局性、整體性工作,協調推進各重點園區的發展建設。

健全科技創新軸協同創新機制。完善部門聯席工作機制,加強市級有關部門、區級有關部門、市區兩級之間的協調;完善重大項目對接服務和統籌落地機制,組織對接重大項目,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監測跟蹤;完善空間規劃調控引導機制、空間資源分類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實現科技創新軸土地空間全生命周期監管,等等。

探索設立專項發展資金。探索設立科技創新軸專項發展資金,用以引導支持科技創新軸沿線重點區域的發展建設。專項發展資金可由市政府和各重點園區所在區政府共同設立,采用無償資助、政府獎勵、貸款貼息、購買服務、資本金注入等多種支持方式。當前,可針對科技創新軸規劃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研究制定單項支持政策,配套相應專項資金,再根據發展的現實需求逐步完善政策體系。

推動建立統一開發建設模式。建議探索組建科技創新軸開發建設集團,優化調整相關功能定位和業務布局,建立統一的以企業為主體的開發建設模式。堅持“一盤棋”原則,增強開發建設集團的統籌能力和市區的聯動效應,為各園區提供創新空間運營、科技產業投資等服務,推動科技創新軸的開發建設向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科創實力 雙策源 技術集中度 高質量發展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