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訊員 吳祥淼 粟勇主
8月的皇都村,笙歌悠揚,侗舞歡快。游客紛至沓來,陶醉在這“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皇都村依山傍水,群峰疊翠。皇都村由頭寨、尾寨、新寨、盤寨4個村寨組成,處在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百里侗文化長廊”中心地帶。
該村培土護根,積極培育非遺文化產業,古老文化光彩重生,在非遺活態化傳承中,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該村相繼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村鎮、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
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
“看不夠的鼓樓,聽不膩的侗歌,跳不厭的蘆笙舞。”8月25日,來自深圳的游客黃曉琛興奮地對記者說,走進皇都村,仿佛走進了一個多彩的非遺世界。
皇都村始建于明朝,是一個純侗族聚居的村寨,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保存完好,擁有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的美稱。通道侗族自治縣文旅廣體局非遺中心主任吳林勇自豪地說,皇都村就是一座侗族非遺活態博物館,村民住的吊腳樓、穿的侗錦、喝的油茶、吃的合攏宴、唱的侗戲等,處處彰顯侗族非遺魅力。
皇都村目前擁有侗族蘆笙、侗錦織造技藝、侗戲、通道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等4項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侗族大歌等5項省級保護項目、12項市級保護項目、30項縣級保護項目;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有13人。
在建筑方面,皇都村的木質建筑頗為有名,擁有2座風雨橋、4個寨門、2座鼓樓和500余棟吊腳樓,極具建筑科考價值。其中,最為耀眼便是頭寨鼓樓,鼓樓外部每層封檐板上都繪有花卉、鳥蟲、人物等各種圖案,線條明快,色彩絢麗;一至五層翼角上,分別塑有龍、鳳、魚、喜鵲等象征吉祥和幸福的泥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村里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吳時亮介紹,這些建筑布局講究、技藝精湛,建設過程中沒有圖紙、不用一釘一鉚,營造技法自古以來都是靠師傅言傳身教。現在他帶了5個徒弟,手把手傳承民族建筑技藝。
在其他非遺保護和傳承方面,近年來,該村以爭創全國旅游度假區為契機,著力深挖本地繽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新建原生態侗族歌舞表演劇場、湖南侗錦博物館、侗族非遺樂器體驗中心等一批非遺展示平臺,并常態化開展活動,讓非遺走出博物館,實現“文化再現,活態傳承”,釋放新活力,推動鄉村振興。
8月25日下午3時,皇都侗文化村室內演出場內座無虛席。《扯扯摸》《踩簸箕》《鬧茶》《搶蛋》《板凳情歌》《筒地咯羅鬧歌堂》等融入侗族蘆笙、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和侗錦織造技藝等非遺元素的節目精彩登場,引人入勝,游客情不自禁歡呼起舞。
“侗族同胞們‘飯養身、歌養心’,皇都是‘侗歌小鎮’,無時無刻不在‘哆嘎哆吔’。”侗族大歌省級非遺傳承人吳煥英喜笑顏開,隨著皇都村旅游的開發,非遺展示展演的機會越來越多,村民學習傳承非遺的機會和欲望越來越強,像非遺項目侗族琵琶和蘆笙等,村民個個都會。只要村里舉辦原生態歌舞演出,村民就秒變演員。
侗錦是我國著名織錦之一,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皇都村的一塊金字招牌。記者還未走進位于皇都村的湖南侗錦博物館,就聽到織機傳來的聲響。數名“織女”正在木制織布機上飛紗走線,熟練穿梭。她們腳踏手織,仿佛正在演奏古琴。
“傳統與新潮相結合的背包、旗袍、壁掛等侗錦,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村里90后侗錦非遺傳承人歐陽珊介紹,近年村里通過舉辦侗錦織造技藝培訓班、建立湖南侗錦博物館和侗錦傳習所、成立侗錦織藝發展有限公司、開展侗錦文創企業扶貧等,侗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村里100余種披肩、服裝等侗錦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及美國、韓國等國內外市場。
“非遺+”煥發新活力
8月26日7時30分,皇都村坪坦河畔,原生態大型侗寨山水實景劇《戊梁戀歌》震撼上演,近2000名游客身臨其境,“品味”這道“文化盛宴”。
原生態大型侗寨山水實景演出《戊梁戀歌》,源于侗族青年男女以歌為媒、以歌會友、以歌傳情的千年傳唱習俗,融入侗家愛情故事、非遺文化、歌舞等元素,以原生態侗寨、風雨橋、坪坦河等作為舞臺背景,集中展現了侗族人民的民俗、生活、勞作、婚戀等場景。目前,已成為侗族文化的“超級符號”和皇都旅游打卡的“熱點”。
皇都村在全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同時,積極探索“非遺+演出”“非遺+研學”等“非遺+”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非遺+旅游”雙向賦能。
8月26日上午,通道知了語言培訓機構組織120名學生在皇都村開展“非遺里的通道·少年說非遺”主題特色活動。盡管天氣炎熱,但每名學生勇闖高腳馬競速、高腳馬角斗、打陀螺、侗族傳統扎染、蘆笙吹奏、滾鐵環、唱侗歌、打毽子、大轉盤等非遺體驗闖關項目,個個歡呼雀躍。
“研學已成為皇都侗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通道上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長忠介紹,皇都村研學基地已推出學唱侗族大歌、侗錦織造技藝學習、侗族吉祥花制作、侗族木構建筑營造、侗民俗體驗等特色研學內容,帶動4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今年上半年僅他一家公司就接待了30個研學團隊,累計人數超5000人。
搭好文旅臺,唱響振興戲。如今,皇都村旅游越來越紅火,僅精品民宿就高達86家。“侗韻·拾家”精品民宿的負責人石宜歡說,自2020年開業以來,民宿收入可觀,月均毛收入可達6萬元左右。
1至7月,皇都村接待游客6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42億元。參與非遺旅游從業人員8500余人,帶動村里270戶增收致富。
(原載《湖南日報》8月28日04版)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