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股票 > 正文
定量包裝商品“缺斤短兩”,監管應當“錙銖必較”
2023-07-08 04:28:56來源: 紅網


【資料圖】

□吳睿鶇

“標注150個,收貨一數只有86個。”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在社交平臺吐槽稱,她無意間用“數垃圾袋打發時間”,卻發現了“貨不對板”的秘密,商家宣稱150個垃圾袋,實際到手縮水近一半。李女士的經歷并非個例,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定量包裝商品時都遇到過類似問題。(7月6日《法治日報》)

現實生活中,囿于存在測量設備不夠精準、測量方法不夠完善等客觀原因,以及天氣、溫度、濕度等自然因素,國家在定量包裝商品管理方面,給予特殊政策傾斜,允許定量包裝商品有些微不足道的“斤兩不足”,但差值不能超過規定范圍。

比如,長度定量包裝的商品,小于或等于5米時,不允許出現短缺量,大于5米時,短缺量需控制在商品標注凈含量的2%之內;計數定量包裝的商品,小于或等于50個時,不允許出現短缺量,大于50個時,短缺量控制在商品標注凈含量的1%之內;質量或體積定量包裝商品標注凈含量在500至1000克(或毫升)的,允許短缺量小于15克(或毫升)。

可是,在市場交易過程中,部分經營者見利忘義,將國家制度安排拋到九霄云外,故意通過超過國家偏差標準的“缺斤短兩”方式,來降低經營成本,攫取不當利益,造成定量包裝商品標識數量與實際不符。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曾發布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體驗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的49種定量包裝商品樣品中,10種樣品實際凈含量未達到標注凈含量要求,存在“缺斤短兩”問題的商品占比近兩成。其中,膠帶、垃圾袋樣品的缺斤短兩問題最多,前者問題樣品達50%,后者達38%。

定量包裝商品“名不副實”,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有悖商業道德,違背經營誠信,而且,與現實法律嚴重相悖。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而定量包裝商品的實際凈含量與標注凈含量存在較大差距,譬如,商家宣稱150個垃圾袋,實際到收貨一數僅有86個,與標注數量少了近一半,這其實已對李女士構成了消費欺詐,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顯然,面對定量包裝商品“缺斤短兩”泛濫,監管應當“錙銖必較”。一方面,強化宣傳,提升生產企業、商家以及平臺的法律遵從度。向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商家包括平臺,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從而提高定量包裝相關責任主體的計量法制意識;同時,強化懲治力度。加大對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監督抽查頻次,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對屢查屢犯的要頂格處罰,從而根除不法分子通過“缺斤短兩”謀取非法利潤的僥幸心理。

此外,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消費者多個心眼,多點較真精神,一旦發現商家銷售不合格定量包裝商品時,及時向市場監管等部門投訴舉報,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絲襪英語怎么說(絲襪足腳用英語怎么說)
  • 阿里巴巴股價一度漲超 6%,入局 AI 大模型“國家隊”
  • 宜賓市商業銀行遞交港股申請,或成為四川第三家上市銀行
  • 北京市通過首家企業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備案
  • 取保候審需要提交什么資料
  • 專訪德國漢堡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所長Dirk Notz:北極恐最早在2030年出現第一個“無冰之夏”,停止排放溫室氣體是阻止全球變暖成本最低的方法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