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深300指數上漲0.46%,A股銀行(申萬)指數下跌1.75%,板塊跑輸滬深300指數2.21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中排名第26位;非銀金融(申萬)指數下跌1.64%,板塊跑贏滬深300指數2.1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中排名第25位。
上周A股銀行業漲幅前三分別是江蘇銀行(1.65%)、華夏銀行(0.78%)、平安銀行(0.73%);跌幅前三分別是興業銀行(-6.79%)、郵儲銀行(-4.27%)、常熟銀行(-4.16%)。
上周A股非銀金融業漲幅前三分別是湘財股份(31.94%)、ST安信(19.23%)、法爾勝(11.8%);跌幅前三分別是*ST寶德(-8.65%)、*ST綠庭(-8.39%)、仁東控股(-7.61%)。
流動性及資金價格
上周(5月17—21日),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合計開展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及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上周共有600億元逆回購和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因此,上周資金凈回籠100億元。
據中央結算公司和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官網數據,上周隔夜shibor利率上升19.6個BP至1.996%;7天shibor利率上升8.6個BP至2.16%。1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0.28個BP至2.3272%,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5.46個BP至3.0876%。
行業及重要企業動態
1.信保保單融資業務正式邁入“鏈時代”
5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在全國12個省市開展首批試點。系統運行首日,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指導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發起平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申請,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2.2020年銀保監會鐵腕整治亂象開出6581張罰單,罰沒22.75億元
近日,銀保監會通報2020年行政處罰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全系統共作出6581件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178家次,覆蓋各主要機構類型,處罰責任人員4554人次,作出警告4277家/人次(警告機構328家次,警告個人3949人次)。
2020年罰沒合計22.75億元(罰沒機構21.56億元,罰沒個人1.18億元);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9家次,責令停業整頓2家次,限制業務范圍4家次,吊銷業務許可證2家,取消(撤銷)任職資格161人次,禁止從業312人。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執法體系,按照業務實質穿透監管,堅決打擊人為拉長融資鏈條、推高融資成本行為,對頂風而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干擾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的投機行為給予嚴肅處理,高質量開展處罰工作,為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提供堅強保障。
3.LPR連續13個月“原地踏步”,凸顯貨幣政策“穩”基調
5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兩個品種報價與前值保持一致。截至本期報價,LPR已連續13個月“原地踏步”。此次LPR維持不變也符合市場預期。實際上,自2019年9月份以來,1年期LPR報價與1年期MLF招標利率始終保持同步調整。
4.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凈利6143億元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2021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利潤平穩,累計實現凈利潤6143億元,同比增長2.4%。不良貸款率降至1.8%。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3%,較去年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1%,下降0.12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51%,下降0.19個百分點。
5.一季度險資權益類投資持續下滑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險資運用余額為2.25萬億元。其中,股票及基金投資余額約為2.87萬億元,占比從13.8%進一步下降至12.8%。這也是自今年1月以來,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的三連降。
據中國信登信托產品登記及信托受益權定期報送等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末信托產品投資者數量較年初凈增7.92萬人,增幅為9.78%。2021年一季度末,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數量為88.87萬人,投資者數量持續增加,自2020年年初以來連續5個季度上升。
其中,自然人投資者共85.08萬人,當季凈增加7.61萬人,占新增投資者數量的96%;金融機構投資者超過2500個,較去年年末略有下降;金融產品和非金融企業投資者數量均在1萬個以上,較去年年末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總體來看,在信托行業轉型過程中,信托產品投資者總數仍維持上升趨勢,而不斷豐富的產品線與服務體系則繼續有效支持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享受了經濟發展紅利。
6.保險業迎新規:大病保險業務應單獨核算,服務不得整體外包
近日,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具體來看,《辦法》要求經營大病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建立健康保險事業部,完善大病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的要求;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內部問責機制,理性參與大病保險投標;要求保險公司要有長期經營大病保險業務的安排,按照長期健康保險的經營標準完善組織架構;進一步細化、實化派出機構在大病保險各環節的具體責任。
7. 方正證券(601901.SH)近11億股遭司法拍賣
5月20日,10.9億股方正證券股份出現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起拍價高達88.76億元。方正證券公告稱,本次司法拍賣的公司股份為政泉控股持有的剩余全部股份,占該公司總股本的13.24%。僅以起拍價計算,方正證券每股價格為8.15元,較5月21日午盤收盤價8.99元折價9.3%。
8. 長江證券(000783.SZ)2020年過會項目26家創新高
5月18日,長江證券舉行2020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該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佳在活動上表示,2020年,長江證券旗下長江保薦過會項目(不含公司債)總數達到26家,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20年12月31日,長江保薦過會項目(不含公司債)總數26家,較2019年全年增加11家,其中,IPO16家(排名并列第15位)、精選層2家、非公開發行3家、可轉債4家、重組1家。
9.浙商證券(601878.SH)定增落地,募資28.05億元
5月21日晚,浙商證券發布公告稱,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該公司新增股份數約2.64億股,發行價格為10.6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28.05億元。浙商證券歷時1年終于完成此輪定增計劃,但與之前預案計劃的100億規模不同,此次浙商證券在股價大幅抬升、市場情緒劇烈變化的背景下,最終只募得了28.05億元。
10.易會滿:嚴厲打擊偽市值管理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
5月22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近日市場對偽市值管理比較關注,偽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實控人與相關機構和個人相互勾結,利用資金、信息優勢操縱股價,侵害投資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對此證監會始終保持“零容忍”態勢,嚴厲打擊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無論涉及到誰,一經查出,從嚴從重從快處理,并及時向市場公開。
每周觀察:頻現股權出售拍賣,民營銀行迎加速洗牌期
5月17日,新網銀行1.8億股股權原定要在阿里拍賣平臺上進行首次競拍,后因被執行人提出異議,該場拍賣被法院撤回。值得關注的是,該拍賣信息上線近一個月時間,雖然起拍價打了7折,但一直無人問津,無人報名參與競拍。
事實上,去年以來,相繼有多家中小銀行的股東擬轉讓股權,民營銀行也不例外。
民營資本曾經一擁而上爭著參股民營銀行,如今為何拱手相讓也無人問津?
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披露的信息,該場拍賣是四川省巨洋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洋集團”)名下持有的新網銀行6%股權,股權數額為1.8億股,評估價為5.18億元,起拍價為3.63億元,相當于在評估價的基礎上打7折。此次新網銀行股權被拍賣源于其股東巨洋集團的一起合同糾紛案件,巨洋集團因無力償還債務(欠款金額5.32億元)而被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若拍賣成功,意味著新網銀行第五大股東將易主。
新網銀行是中國第7家獲批籌建的民營銀行和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同時也是全國三家互聯網銀行之一,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開業,注冊資本為30億元,由新希望、小米、紅旗連鎖等股東發起設立。
無獨有偶,4月18日,華瑞銀行第二大股東——美邦服飾(002269.SZ)也公告稱將出售其持有的10.1%的股份,若交易完成持股比例將降至4.9%。此外,美邦服飾還透露出有意繼續出售剩余4.9%的股份。
據不完全統計,除上述兩宗股權交易外,19家民營銀行自開業以來已經發生了5起股權變動(含1起拍賣臨時暫緩)。其中包括金城銀行大股東、錫商銀行二股東。
從2014年底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開業至今,七年之癢,民營銀行股權已從“香餑餑”到被拍賣及轉讓出售,主要原因是銀行經營不及預期、股東出現經營困境或者債務危機。
對此,時代商學院認為,一方面,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隨著大中型銀行紛紛“下沉”,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在一定程度上與民營銀行的目標市場發生重疊擠壓。尤其是在監管叫停高息攬儲、限制非互聯網銀行異地擴張等整治行動之下,民營銀行生存發展承壓。另一方面,早年不少民企參股民營銀行是脫離主業,跨界跟風金融投機,對銀行經營定位不夠清晰,在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監管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后,自身主業經營不善深陷債務危機,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出售所持民營銀行的股權。
在銀行業加速洗牌的背景下,后續民營銀行股東轉讓股權現象不排除成為常態,尤其是內控治理結構不規范、經營定位模糊的民營銀行,將成為浪潮退去的“裸泳者”。但對于經營特色鮮明、差異化競爭、風控管理得當的民營銀行而言,則是搶占領先優勢、發展壯大的機遇。
風險提示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金融監管政策持續收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