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工程”30年來,長寧始終堅持“了解人、關心人、凝聚人”的核心理念,撬動多方力量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此期間,區建管工作黨委點燃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積極推動黨建與城區建設管理同頻共振、深度融合,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注入強勁動能。
(資料圖片)
通過落實“黨建+”引領工程項目和實踐活動,區建管委建立“一支部一項目一品牌”體系,進一步完善長寧城市功能,提升長寧城市品質,增強長寧城市發展活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具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注入多元力量,展現清爽“天際線”
“‘蜘蛛網’沒有了,道路清爽了,家門口的環境越來越好了。”2022年年底,北新涇街道完成全域10.87公里市政道路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成為全市首個成功創建“無架空線全要素整治示范區”的街道,讓轄區居民收獲了“看得見”的幸福。
據悉,北新涇街道位于長寧區西部,轄區市政道路形成“五橫七縱”的結構,然而其中盤踞著的“蜘蛛網”,既影響環境面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此,區架空線指揮部辦公室于2020年起按照“分批推進、連線成片、全面覆蓋”的原則,有序推進全域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工作。
然而,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就像在城市“毛細血管”上進行“手術”,不僅需要極其細致地操作,還要相關部門協同參與。
“如今城區建設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發展與穩定的問題、規范與效率的問題、分工與合作等問題頻現,此時黨建引領就要發揮優勢作用,為建設發展做好兜底保障。”據區建管工作黨委副書記呂志軍介紹,根據不同道路的實際情況,他們制定了“一路一方案”,以精細化整治為立足點,細化工井排管、穿線穿纜、撤線拔桿等工作安排,與此同時,還將相關參建方以黨建為紐帶凝聚起來,共同實施開展先鋒行動、文明行動、惠民行動,做到理念融合、資源融合、力量聚合,保障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工作有序推進。
新時代“凝聚力工程”創新發展實踐離不開“全過程人民民主”,區建管工作黨委在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過程中,凝聚黨建力量高效推進項目進程的同時,還組織市綜管中心、市區供電公司、街道、居民區等黨組織搭建議事協商平臺,主動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注重居民代表在整治過程中充分參與,立足實情調整整治內容,以解決困擾居民群眾多年的問題,放大架空線入地工程的社會效益。
今年是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新一輪三年行動(2023-2025年)的開局年。根據“十四五”期間長寧區市政道路架空線基本入地的工作要求,2023年整治總體目標為“302010”,即全年開工30公里以上,竣工20公里以上,推進10個無架空線示范區建設。
為此,區建管工作黨委深化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成立了黨委、支部“4+6”黨建聯盟,以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與社區、居委等基層黨組織協同,把整治工作與群眾利益有效結合在一起。
全面精細雕琢,扮靚長寧蘇州河濱水岸線
“這里原本是一條很普通的河道,經過幾番整治和打造,現在變得漂亮了很多。”家住長寧蘇州河沿線的居民見證著這條濱水秀帶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也享受著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長寧區2009年便啟動了蘇州河長寧段整體改造,包括拆除沿岸部分建筑和綠地圍墻,改造升級六座濱河公園,同時挖掘蘇州河沿線歷史文脈和近代工業遺跡等,打造富有特色的“蘇河印象”。2017年9月,長寧蘇州河健身步道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18年1月正式貫通,隨后健身步道繼續延伸,二期東延伸段(中山公園3號門到江蘇北路橋)2019年7月貫通開放,2020年底,長寧蘇州河健身步道11.2公里全線貫通,2021年9月,重新打造的蘇河華政步道“一帶十景”亮相,2023年5月,中山公園碼頭啟動運營,為長寧蘇州河增添新景觀。
說起蘇州河長寧段,最亮眼的當屬華政段,這處全長約900米的濱水空間,將華東政法大學的百年歷史建筑群與蘇州河完美融合。
然而,如今秀美的濱河景致在建設過程中卻困難重重,好在各部門精準發力一一化解。如在打造古銀杏園的過程中,區建管委聯合設計方、施工方、綠化部門、古樹管理部門等多次進行勘查調研,最終決定在古銀杏樹周圍使用透水透氣的特殊鋪裝,增加排水設施以保護地下根系,并調整古樹下種植的灌木和地被,以保護城市生態和歷史文脈,同時確保建設工程有序推進。
另外,中山公園碼頭的打造更是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共建共治共享,聚力破解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堵點、焦點問題。在選址期間,相關部門注意到華院小區最西面的居民樓將來可能距離碼頭不足30米,為此,提前征集居民對噪音、光污染等問題的意見后與建設方進行了充分溝通。目前,蘇州河游船均為噪音較小的電動船,且深夜暫停運營,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在可控范圍內。
“我們努力做到將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群眾,最美的空間供給人民群眾。”呂志軍表示,蘇州河華政段對外開放后,沿線的歷史風貌和自然風景更好地呈現在人民群眾眼前,與此同時,后續的管理則面臨著考驗,區建管工作黨委通過綠化行業黨建聯盟、長寧蘇河黨建城管聯盟、黨建+水務執法等黨建聯建平臺做好基層治理工作。其中,長寧蘇河黨建城管聯盟集合了蘇州河濱水空間沿線管理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聚焦解決華政步道管理、沿線街區管控、周邊小區環境治理、水環境保護、區域秩序維護等問題,以發揮“1+1>2”的組合治理效應。
如今,蘇州河濱水秀帶現不僅成為市民休閑健身、賞景娛樂的好去處,也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吸納著源源不斷的社會治理力量共同參與,守護來之不易的美景。
融合區域特色,多彩橋下空間悉數呈現
隨著長寧蘇州河健身步道貫通升級,位于其沿線的多處橋下空間也陸續開始更新打造,如凱旋路橋、古北路橋、真北路橋和中環立交橋等。區建管工作黨委通過與屬地街道開展黨建聯建,融入區域優勢特色的同時,讓原本灰暗閑置的地帶變為有顏值、有內涵的公共活動空間。
“周末有空我都會預約場地,約幾個朋友來一場友誼賽。”市民李先生表示,因為中環橋下空間離家比較近,并且運動場地設施較為專業和齊全,所以建成開放后,他便成為了其中“獵豹”公共籃球場的???。
據了解,中環橋下空間涉及蘇州河、新涇港、哈密路所圍的約3.5公頃范圍,該空間按北翟路和中環線分為四個象限,并以“獵豹”“斑馬”“火烈鳥”三種動物形象展現著橋下空間的不同主題。其中運用繽紛清新的配色,通過土地復合利用,綜合設置運動場地、公共綠地、蘇州河休閑驛站、市政配套設施等,提高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為周邊居民提供了適合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有趣的休憩空間。同時,還結合長寧蘇州河健身步道貫通工程,提升慢行系統通達性,優化景觀和生態,將該區域打造成蘇州河特色濱水空間節點。
在打造過程中,該項目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區建管委聯合屬地北新涇街道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挖掘獨特的區域優勢,圍繞“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對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進行功能布局的重新定位。建設前期,區建管委會同北新涇街道及市民群眾代表多次進行座談交流,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及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匯總市民使用需求和措施建議,引入社會組織和各方意見形成設計方案,力求將群眾需求落實到空間改造的每一處細節。
更新改造完成后,中環橋下空間已然成為集“運動、休閑、科普”于一體的多功能公共空間,吸引著周邊市民前往。
除長寧蘇州河岸線打造,今年長寧區還將橋下空間更新觸角延伸到延安高架沿線。對位于延安西路婁山關路的新虹橋中心花園橋下空間,進行了20000平方米空間形象提升,并進一步增設體育場館,使其中整體體育場館面積達到近3000平方米。對延安西路安西路橋下空間,進行景觀墻打造、園林小品設置、發光地磚鋪設以及智慧交通系統升級等,為市民提供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
據悉,長寧區橋下空間集約開發節地模式因改造既有橋下空間,無新增占地,節地率達100%,此前還成功入選國家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的《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第三批)》節地模式中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成為當時上海市唯一入選的案例。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