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在湖北各地頻頻傳出的開工浪潮中,羅田縣北兆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北兆農業”)開工的消息格外令人興奮:北兆農業是一家民企,投資8500萬元到大別山區開發荒山,利用當地廢棄的板栗殼、竹根、枯樹枝等生產有機肥和活性炭,再將肥料用來培育生態有機茶和板栗園,形成一個零碳排放的循環產業鏈,不僅有望大大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還有望改變傳統農業長期以來的低效運行模式,形成既接地氣又科技含量十足的新閉環。(詳見極目新聞2月11日《新春走基層|好生態必須零排放,羅田北兆現代農業產業園見聞》)。
眾所周知,傳統農業是弱勢產業,做農業難,難就難在其低效和盲目。一是種植養殖方式單一、規模小,用工多,效率低、成本高,二是無品牌,較低科技含量,因而產品的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差,三是只管生產,不問需求;只追求高產穩產,不管是否高效增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豐收季大量的農產品積壓賣不出去,幾毛錢一公斤都沒人要;淡季則價格飛漲,但漲價的收益全部進了中間商的腰包,農民還是沒錢賺。
北兆農業敢于投資數千萬元做農業,而且做的還是農業中的低碳產業,需要勇氣和膽量。
建在大別山深處的羅田北兆現代農業產業園
低碳產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僅需要高投入,還需要高科技含量。北兆農業用的原材料都是本地丟棄的天麻棒、楠竹根、板栗殼、枯樹枝,這些東西在大別山區不僅多,而且可再生。將其加工成活性炭,應用場景就不是一般的多,光鄂東地區每年吃吊鍋就要用掉成百上千噸,自然能創造出較高價值;捏不成型的小渣渣還可提取木醋液制作水溶肥,有機肥施到田間,再用于茶苗的培育和板栗園的催肥......北兆農業的產業鏈既體現出有機、生態、循環的理念,又創造出初級農產品之外的價值,新型現代農業的特點在大別山深處的這家工廠得到了充分體現。
綠色是大別山最大的優勢和最寶貴的財富。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湖北省“十四五”產業規劃的重要原則,北兆農業把發展農業產業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讓傳統的茶產業、板栗產業同鄉村生態和諧相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源加快增值,促進人們實現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守護青山綠水,是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與完美契合。
茶產業在大別山地區最接地氣。自古以來羅田人就有無茶不待客的文化傳統,沁人心脾的茶葉是世世代代羅田人開門七件事的基本家需之一,是在外游子最具記憶的鄉愁,是嘗過羅田特產的親朋好友每年的惦記,是大別山區人民舌尖上的眷戀,種茶、制茶、飲茶在當地具有廣泛的、別的產業難以望其項背的群眾基礎。北兆農業將茶元素選為產業鏈上的核心環節,是用高科技手段對大別山茶文化傳統的弘揚和傳承。
當前,茶產業的發展面臨歷史的機遇。國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湖北省把茶產業發展作為山區產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當前發展茶產業有了最好的時機。
“低碳,從我的企業做起”這樣的話從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口中說出,更顯難能可貴,體現的是自信、情懷和責任擔當,是眼下最動聽的春天的故事。我們有理由相信,植根于綠色大別山,做了既接地氣又恰逢其時的好產業的北兆農業一定能夠闖出一條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