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數字化大潮席卷全球 互聯網新技術助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2022-01-10 10:26:19來源: 南方日報

數字化大潮正席卷全球,引發各行各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大步邁進。“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在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陣營中,中小企業作為中國經濟“金字塔”的塔基,量大面廣,是產業轉型和躍升的微觀基礎。廣東作為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大省,2020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5.2萬億元,占GDP比重46.8%,規模居全國第一。廣東中小企業數量已超過700萬家,這個龐大的群體如何抓住“數字紅利”、完成數字化轉型、激發企業發展新動能,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高成本制約轉型意愿、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需求、數字化人才儲備不足等困境,歸根結底需要中小企業與政府做到四“轉”四“變”。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聚焦四個“轉”

一是“轉意識”。中小企業想要真正做好數字化轉型,首先要轉變的是意識:要以客戶為中心,思考為何要做數字化轉型,能為客戶創造什么價值以及如何提升客戶體驗;其次要以業務為主導,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企業內部需要想清楚數字化轉型是服務于員工還是業務;最后是以架構為牽引,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工程,要想做好數字化轉型,就必須打破企業傳統的垂直業務體系,以往的業務體系一般是基于技術專業化職能分工形成的。目前,企業用戶的偏好日益趨向于動態化和個性化需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構建基于能力賦能的新型業務架構,根據競爭合作優勢和業務架構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業務場景。

二是“轉模式”。模式轉變是數字化轉型變現最重要的手段,對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程度越高,生命力越強。數字化不僅幫助企業有效降低各類運營風險,而且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模式變革,有助于企業形成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互聯網+制造”新模式,孵化催生出中小企業在各個行業的新業態和新動能,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三是“轉組織”。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除了企業中必不可少既懂數字化又懂業務的人才,也要有一個相對固定與獨立的組織來承接。因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以業務為主導,所以在轉型過程中需要由業務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組成一體化團隊,基于統一的數字平臺,共同承擔業務設計、數據分析和信息技術開發等數字化轉型工作。

四是“轉方法”。大多數中小企業目前的信息化系統多為“煙囪式”,即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建立多個獨立的業務系統,每個系統有自己的數據、流程、存儲。這就導致了企業的IT數據散落在各個系統里,無法統一管理和統一利用。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從過去圍繞著流程建“煙囪式”IT系統,變為對象、過程、規則的全量全要素的數字化,通過服務化的IT來快速響應業務變化。

政府為中小企業轉型保駕護航要著重關注四個“變”

完善數字化生態,謀求轉型發展環境之“變”。結合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按照“寬進嚴管”的原則,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力度,發揮數據供給與數據管理的主體功能,加快推動制度供給,深化地方政府服務產業、服務中小企業的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數據立法,健全數據產權制度,完善數據交易標準規則制度,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針對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情況,著力解決數字知識產權盜竊、占用和侵權等高頻多發問題,營造一流的數字化生態,激發中小企業創造力。

財稅利好雙管齊下,實踐精準扶持制度之“變”。針對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長周期、大規模的數字化轉型投入,政府有關部門在財稅方面需給予更多支持。一方面,可以通過財政資金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出臺配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積極探索在重點領域中,比如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智慧能源、遠程醫療等,認定一批帶動作用明顯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示范項目,給予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研究開發稅收支持政策、提高法人稅扣除限額,以及延長稅收優惠時限等方式,從稅收層面對中小企業研發費用進行一定補償,共同分擔研發結果不確定性的風險,尤其是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技術研發投入。

創新資金支持政策,探索全新融資渠道之“變”。優化調整財政資金的重點支持領域和方向,研究制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支持政策。充分發揮政府作為“司號員”的作用,鼓勵處于數字化轉型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平臺企業設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投入,為產業鏈上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保障。為暢通融資渠道,政府應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方式,通過信貸風險補償、應收賬款抵押、融資擔保等方式,優先支持重點行業及領域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

培訓數字化思維,推動人才轉型量質之“變”。大力支持高校、行業協會、轉型成效顯著的企業、培訓機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多方主體,組織面向中小企業管理者的數字化轉型有關培訓,培育數字化思維,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自上而下的推動力。推動建設一批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培養教育和實訓基地,鼓勵中小企業員工參與數字化轉型培訓,激發他們運用數據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數字化技能水平,夯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基礎。

關鍵詞: 數字化 數字經濟 實體經濟 數字化升級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熱點新聞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