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響應國家“雙減”政策 電商平臺下架K12學科類培訓課程
2021-10-11 15:19:32來源: 南方都市報

隨著教育“雙減”工作的推進落地,最近多家電商平臺為響應國家“雙減”政策,下架K12學科類培訓課程,在淘寶、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校外培訓機構的“網紅老師”直播帶“課”的模式也逐漸消失,培訓機構旗艦店的櫥窗也僅在售教具和教材。

南都記者調查也發現,與電商平臺大規模下架K12學科類培訓課程的大動作相比,二手平臺線上偷錄倒賣網課的“生意”做得愈發紅火。有專家稱,售賣盜版課屬過渡期的“雜音”,解決問題根本在于“疏”。

電商平臺下架K12學科課程,旗艦店只賣教具教材

9月中旬,多家電商平臺下架K12學科課程。新學期剛開學,淘寶出臺《關于開展違規校外培訓商品專項治理的公告》,落實關于治理違規校外培訓商品的要求及相關規定,將對違規校外培訓商品進行規范治理。公告表示,及時做好自查自檢,請勿在平臺上架并售賣義務教育階段及學齡前違規校外培訓課程和違規電子教材等,避免違規被處罰。

淘寶在9月發給賣家的相關通知。

校外培訓機構的淘寶旗艦店內,能購買的只有教具、文具、紙質版教材等商品

打開淘寶,南都記者搜索發現,查看淘寶頁面發現,校外培訓機構的旗艦店內,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全部下架了,能購買的只有教具、文具、紙質版教材等商品,而高中階段和成人教育階段仍然在售。而在京東,K12學科培訓類的旗艦店內,僅在賣教育硬件和紙質教材類。

在京東,K12學科培訓類的旗艦店內,也僅在賣教育硬件和紙質教材類。

抖音、快手等直播帶“課”逐漸消失

在今年年初,多家教育機構多使用抖音平臺,以直播的形式來賣課,有媒體統計,有的培訓機構一天直播多達6次,每次直播超過2個小時。而近日,南都記者觀察發現,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培訓機構“網紅老師”直播帶“課”的模式也逐漸消失。

在抖音平臺上,大部分教育機構的抖音櫥窗中已經沒有K12學科課程的產品,僅售賣紙質教材以及素質教育類課程。在快手平臺的快手小店中,也難以找到K12學科類的課程產品了,僅有文具、硬件、教材等產品。

二手平臺有賣家推銷盜版網課

電商平臺上培訓機構的官方旗艦店下架K12學科類課程產品,線上偷錄倒賣網課的二手販子生意做得愈發紅火。今年4月,南都教育聯盟曾報道,二手平臺賣的“水果”實為盜版網課,官網售價數百元乃至過千元的課程,在二手交易平臺和社交平臺上搜索知名培訓機構課程的相應關鍵詞,就能用低價買到。時隔數月,這些賣家不再賣“水果”,相反,有賣家刻意營造緊張氛圍,推銷自己的商品。

二手平臺上,很多盜版課商品所標示的價格都不是最終的價格,買家也不能直接在閑魚拍下這個商品,二手平臺僅作為一個宣傳的渠道。

南都記者在閑魚平臺上直接搜索關鍵字“網課”或者是培訓機構的名字,系統顯示的是“沒有找到你想要的寶貝”,但將關鍵詞換為“錄播”“錄播課”,卻能夠找到與一些知名學科培訓機構有關的二手網課商品,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售賣K12培訓機構的盜版網課的賣家,將在線培訓機構的直播課進行錄屏并上傳至網盤,再用低廉的價格二次售賣給買家,此外,還有二手轉讓、出租課程賬號,同期拼課等商品。

有的賣家為了增加消費者的緊張感和購買欲,在商品詳情中寫到“全網下架有關義務教育的網課”。有的賣家為了規避平臺的管控和檢測,使用貼紙把詳情圖中的機構名稱進行局部遮擋,例如遮蓋住“學而思培優”的“而”和 “優”字,在確保消費者能夠辨認的同時又避開了平臺的審核。還有的賣家“掛羊頭賣狗肉”,商品圖片是定制雨傘,點入私聊后,就彈出“想要加V信”。

在二手平臺上,很多盜版課商品所標示的價格都不是最終的價格,買家也不能直接在閑魚拍下這個商品,二手平臺僅作為一個宣傳的渠道,賣家會引導消費者轉移到其他社交平臺上進行詳細交易。例如很多商家在詳情頁中寫到“勿拍平臺不發貨”“不要直接拍”“感興趣點私聊”等等,都是提醒買家進行小窗口私聊,再讓他們添加自己的微信號。

專家:盜版課屬過渡期的“雜音”,解決問題根本在于“疏”

“應該說,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實際真正使用這種渠道參與教育競爭的家長比較有限。”該現象也引起了廣東民建會員、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雯聞的注意,她自己也嘗試過在各大平臺上搜索相關的關鍵詞,發現確實有一些商家鉆空子,利用互聯網+平臺打擦邊球,但并非泛濫。

在她看來,出現這種情況,某種意義上也是存在需求的結果。“近期我們項目組調研,訪談了許多不同群體的家長,部分家長在‘雙減’初期有一點觀望、迷茫的心態。有家長就談到,現在是個過渡期,尤其對于孩子正在上中小學、處于過渡期的家長,會有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階段。”張雯聞表示,通過政策調整建立新秩序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存在的網上賣錄播課等現象,屬于過渡時期的“雜音”。

當然,出現問題,解決方法并非只有“堵”。張雯聞就認為,“雙減”政策落地,比起“堵”,更重要的是“疏”。“我們不妨回到最根源的問題上思考家長的焦慮,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更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張雯聞告訴記者,監管是規范當前校外培訓市場,避免校外培訓的過度擴張加劇家長的焦慮,影響正常的教育秩序。因此,監管并不是減輕家長焦慮的關鍵,關鍵還是做好加法,做好供給側的改革,包括校內的供給以及重構市場和學校家長對接的服務體系兩方面。“好的制度一定是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供給體制。”

關鍵詞: 雙減政策 學科類培訓 網絡課程 旗艦店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