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消費與扶貧形成合力 助推促進脫貧攻堅
2020-09-24 14:42:11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訪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副院長、商務部研究院電商專家李建華

11月8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十五個部門聯合發出《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消費扶貧的倡議》,推動社會各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動員社會各界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自從國務院辦公廳今年1月份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消費扶貧已經成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這對促進貧困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副院長、商務部研究院電商專家李建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扶貧讓消費者通過日常的消費行為就可以實現“以購代捐”“以買代幫”,讓消費者體驗“消費也是扶貧”的價值感受,為貧困群眾脫貧貢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既讓消費者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又讓貧困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可謂“一舉多得”。

機制創新,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力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理解“消費扶貧”?

李建華:消費扶貧,屬于公益性質的商業行為,可以理解為“以商道來行人道”。消費扶貧將消費和扶貧結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以說是一種創新,具備“三新”特征。

一是新機制。把消費扶貧由地方探索實踐納入到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大大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可謂扶貧開發機制的創新。

二是新路徑。消費扶貧將消費者與貧困戶直接鏈接,減少中間路徑,讓社會公眾直接方便參與。且消費扶貧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現社會發展的公平,為扶貧攻堅開辟一條新路徑。

三是新舉措。通過鼓勵消費者購買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扶持貧困地區產業的發展,既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又為貧困戶帶來了勞動脫貧致富的動力。消費扶貧還打破了信息的瓶頸,讓貧困戶專注于生產,讓貧困戶自身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變外部“輸血”為內部“造血”,增強了貧困戶的內生力,讓貧困戶有尊嚴地脫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創新舉措。

線上線下融合,拓展消費扶貧新渠道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哪些形式可以將消費與扶貧兩者形成更好的結合?

李建華:一是“進機構”。鼓勵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學校、醫療等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扶貧農產品,優先聘用貧困地區工勤人員。由于機關等單位采購量大且穩定,能夠大批量消化貧困地區產品,有利于帶動貧困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幫助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成為消費扶貧的關鍵力量。

二是“進商超”。暢通銷售渠道,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鼓勵商超集中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并設立“消費扶貧”專區,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買到綠色、健康、天然的產品,將貧困地區的產品資源變現,增強貧困群眾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助推貧困地區產業的發展。

三是“進社區”。充分發揮社區的消費力量,利用社區服務多元、分布廣泛的線下門店體系,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扶貧服務平臺等形式,支持貧困地區產品走進城市消費者的家門口等。

四是“旅游消費”。積極推廣鄉村特色美食和美景,引導城里人及干部職工利用節假日到貧困地區旅游和消費,幫助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增加貧困戶收入。

五是“訂單農業”。鼓勵電商平臺企業和消費者采用預售、眾籌、訂單農業等方式,讓貧困人口有計劃種植生產,不再煩心種植什么作物品種,也無需擔憂市場前景對產品價格的沖擊問題,保證產品的質量,進而增加收入,實現脫貧。

六是“線上線下融合”。鼓勵線上、線下企業設立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和扶貧頻道,鼓勵電商平臺給予“流量”等支持。如商務部推動京東、阿里、蘇寧等大型電商企業,開通了電商扶貧頻道,對貧困地區網絡銷售產品提供流量支持和費用減免等優惠措施,打造貧困農村消費扶貧的重要平臺。

尊重市場規律,避免過度營銷

中國經濟時報:如果想要更好地實現消費扶貧,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李建華:首先是精準識別,這是決定消費扶貧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要讓消費者通過消費達到扶貧目的,消費的一定是要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和服務。否則,容易出現“渾水摸魚”搞商業欺詐的情況,就失去消費扶貧的本來意義。

其次是以市場化為導向。消費扶貧既然屬于商業行為,就應該按照商業行為的準則和方法來執行,就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的體驗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唯有如此,消費者才能進行持續消費,消費扶貧才能持久。

再次是不要“道德綁架”,既然是消費行為,就允許消費者自主選擇,而不能強迫消費者必須選擇商品和服務,鼓勵消費者在消費時,盡可能選擇可以“扶貧”的商品和服務。

最后是不要“悲情營銷”。部分商家借助“消費扶貧”過度煽情,出現“悲情營銷”的惡性事件,甚至利用消費者的愛心進行欺騙,雖然短期商家會獲取部分利潤,但是長遠來看,損害的是“消費扶貧”政策的長久發展和全體貧困戶的整體利益。這需要相關部門重視并加強管理和監督。

保障消費扶貧的精準性和真實性

中國經濟時報:如果要推動全社會形成“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應該堅持哪些應對策略?

李建華:一是要發揮大數據作用,實現精準識別。目前在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識別方面需要提升,可以通過建立大數據消費扶貧模式,利用信息數據的匹配,實現精準幫扶對象、精準信息采集、精準鏈接市場,真正實現消費者消費的是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更科學地實現精準脫貧,更有利于提高扶貧的質量和水平。如貴州貴定的“一縣一品、一鎮一云、一戶一碼、一品一碼”大數據電商扶貧模式。

二是建立特色產品的追溯體系。消費扶貧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扶貧產品和服務,誰來界定,通過什么技術手段來界定,如何實現對產品和服務的扶貧屬性的可追溯,給其打上具備公信力的標簽,防止魚龍混雜,這是追溯體系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就要求必須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追溯信息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三是加強供應鏈建設,有效供給高質量產品。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指導貧困地區建立農副產品的生產標準、分揀標準和質量標準,提高產品的品質。同時培育農產品供應鏈的龍頭企業,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如果消費者消費的產品沒有“品質”作為保障,消費扶貧將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四是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消費扶貧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和信用監管部門加強信用監管,實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對假借消費扶貧的行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同時,鼓勵電商平臺對于打著“消費扶貧”的商家進行監管和查處,讓消費者“一鍵直達”進行消費,不再為“識別”而煩惱。

關鍵詞: 消費扶貧 脫貧攻堅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