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互聯網巨頭 爭相撕掉“金融”標簽 互金巨頭改口“不做金融”
2018-04-19 10:42:46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短短幾年時間,互聯網巨頭的口號竟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顛覆傳統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近期,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樂信等互金巨頭開始宣稱“去金融化”,聲稱不做金融,定位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服務。

早在2017年初,螞蟻金服便有過類似的表態。今年4月,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樂信CEO肖文杰也先后這樣高調宣稱。

事實上,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樂信等企業不但持有多張金融牌照,而且金融業務也在增長,目前來看并無退出的跡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金融強監管態勢密不可分;也有人認為,這是品牌宣傳策略,且互金巨頭確實在加大科技投入。

另一方面,傳統商業銀行在科技方面也不斷發力,除了聯姻BATJ等互聯網巨頭,自身亦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比如,4月18日,由國有大行設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互金巨頭改口“不做金融”

金融牌照照樣持有,金融業務照樣在做,互金巨頭卻改口稱“不做金融”,是何邏輯?

早在2017年初,螞蟻金服宣布將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來只做Tech(技術),幫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

今年博鰲論壇期間,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把全部的金融資產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是為金融機構服務,即全部業務轉為ToB,做科技型產品服務。

無獨有偶,4月18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樂信CEO肖文杰亦宣稱,樂信不做金融,不參與金融業務競爭。

不過,針對上述種種改口,業內頗不以為然,亦不驚訝。

在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任何金融業務都要“穿透式”監管。“拿了牌照,也在做金融業務,不是在做金融么?”一家互金巨頭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直言,行勝于言,“不做金融”不過是托詞而已。

華東某城商行網絡金融部高管稱:“金融強監管是大趨勢,非持牌機構和監管套利機構未來很難生存,做金融業務的限制將越來越多。發揮科技公司的優勢,利用流量和技術賺金融的錢,可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選擇方向。”

就在陳生強話音剛落不久,4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京東擬以5.37億元參與安聯財險中國增資,增資后持有33.33%股份,將成第二大股東。

4月18日,京東金融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持有金融資產,我們會把金融的業務逐步向金融機構轉移,成熟一塊就輸出一塊。金融機構可以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在此基礎上,我們幫助金融機構做相關運營。但是,我們不再持有金融資產,不代表我們不會有金融創新產品出來。做創新產品就得保證產品合法依規,所以依然需要獲取相關牌照。”

近期,中央金融監管層面強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強調持牌經營,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方案也在醞釀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撰文指出,非金融企業主導的金控公司,包括互聯網巨頭涉足金融領域形成的金控集團。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博客,微博)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互金巨頭)肯定想做金融業務,但當前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方案一方面就是監管他們,需要結合起來思考。”

關鍵詞: 巨頭 金融 爭相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