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沈建光:美國疫情相關經濟刺激達GDP的25% 引發巨大財政赤字和高通脹
2022-12-29 20:41:55來源: 風暴眼工作室

鳳凰網財經訊 12月29-30日,由鳳凰網主辦、鳳凰網財經承辦的“2022 鳳凰網財經峰會”召開,本屆峰會以“中流奮楫”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近40位頂級嘉賓,就當前復雜局面中,如何激發經濟活力,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進行深度探討,為全球及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京東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沈建光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京東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沈建光在“穩經濟、促銷費、促發展”環節發表主旨演講。沈建光表示,美國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通脹對美國經濟形成很大困擾,這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年,美國應對疫情主要靠大幅增加貨幣,特別是基礎貨幣。美聯儲通過印錢來應對危機,疫情相關的刺激已經達到了美國GDP的25%,這樣力度空前的財政支持使美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保持了經濟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和激增的國債規模。


【資料圖】

沈建光進一步指出,新貨幣理論最大的致命傷就是通脹,美國通脹這樣的高速增長是40年來第一次。美聯儲要退出刺激因而大幅加息,這使得美國經濟面臨著挑戰。在高通脹背景下,美國的住房租金大幅攀升,而美國主要是貨幣刺激,財政刺激,所以它拉動的是需求側,比如說零售的大幅回暖,但美國的產出確實不是供給側的刺激,所以供給還是比較平穩,造成了供需缺口,這些都是美國通脹的首要原因。

在談及美國的勞工市場時,沈建光稱,美國居民收入儲蓄還可以,基本上也不用急著找工作,而工資的大幅攀升也是美國通脹很難控制的重要原因。所以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已經形成,在這種背景下,要控制通脹,美國政府也只能采取激進的的措施。市場上流行的分析認為,這次美國通脹的源頭是供給側,包括疫情造成的全球產業鏈沖擊及地緣政治造成的全球產業鏈失效,包括俄羅斯能源,移民勞動力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美國通脹上升。

“如果美國是供給造成的通脹,控制起來就相對容易一點,主要解決的是供給側的問題,比如說供應鏈,能源問題,勞動力市場。但實際上,美國最主要的通脹源頭還是需求側,主要是量化放松,新貨幣理論造成的財政貨幣的過度刺激。對經濟分析的判斷非常關鍵,如果是需求側造成的問題,現在美聯儲做的這些動作,都還是比較正確的,要把需求壓下來,大幅加息,”沈建光說。

以下為演講實錄:

很高興參加鳳凰網財經云峰會,我給大家主要分享的是宏觀經濟形勢,特別是消費如何支撐中國經濟明年的增長,以及消費的一些趨勢、挑戰和亮點。現在來看,全球經濟挑戰很大,第一部分我主要想簡單看一下全球經濟。歐美從制造滑向衰退,中國的內需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來看,美國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通脹對美國經濟形成很大的困擾,這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年美國應對疫情主要靠大幅增加貨幣,特別是基礎貨幣;美聯儲印錢應對危機,美國政府給予財政支持,疫情相關的刺激已經達到了GDP的25%,這樣力度空前的財政支持使美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當中經濟保持了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大幅增加的國債規模。這主要是美聯儲不斷印錢造成的后果。我們知道新貨幣理論最大的致命傷就是通脹,美國通脹這樣的高速增長是40年來第一次。美聯儲大幅地加息,要退出刺激,使美國經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說我們看到,在通脹的背景下,美國的住房租金,大幅攀升,而美國主要是貨幣刺激,財政刺激,所以它拉動的是需求側,比如說零售的大幅回暖,但美國的產出確實不是供給側的刺激,所以供給還是比較平穩,造成了供需缺口,這些都是美國通脹的首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美國勞工市場,在相當于GDP的25%的刺激發錢后,美國現在居民的收入儲蓄還可以,基本上也不用急著找工作,工資大幅攀升也是美國通脹很難控制的重要原因。所以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已經形成,在這種背景下,要控制通脹,美國政府也只能采取激進的,把需求壓下來的措施。市場上流行的分析認為,這次美國通脹的源頭是供給側,就是包括疫情造成的全球產業鏈的沖擊以及地緣政治造成的全球產業鏈失效,這里也包括中國產業鏈出現困難,俄羅斯能源,移民勞動力的缺失,造成的美國通脹上升。

如果美國是供給造成的通脹,控制起來就相對容易一點,主要解決的是供給側的問題,比如說供應鏈,能源問題,勞動力市場。但實際上我剛才已經分析,美國最主要的通脹源頭還是需求側,主要是量化放松,新貨幣理論造成的財政貨幣的過度刺激。現在主要是處在通脹上升的調整期了,就比較痛苦。如果是供給造成的問題解決起來比較容易,也沒有必要大幅打壓需求,所以對經濟分析的判斷非常關鍵。如果是需求側造成的問題,現在美聯儲做的這些動作,都是還是比較正確的,就是要把需求壓下來,大幅加息,12月份又加了息,所以美國現在已經達到了四點幾的基準利率,現在預測是5%左右,所以美國的通脹上行,逼著它大幅加息,造成對經濟的影響。

我們看到美國三季度又增長了,但主要是進出口貢獻的,進出口特別是出口還是很疲軟,進口萎縮的比較厲害,但它的投資還是負增長,所以美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挑戰很大。對明年的影響就比較大了,美國的美元超級周期也結束了,今年美國大幅加息造成了美元大幅升值,也是第三輪超級周期的過程,但是現在看起來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美國經濟的問題,也是造成其他國家的一系列金融方面的動蕩,但主要來看,過程已經基本上接近尾聲了。明年美國經濟大概率可能處在衰退和非常低迷的增長,普遍的預測就是美國經濟即使不衰退,也是只有0.5的增長。而歐洲的經濟受疫情沖擊,還有俄烏沖突、能源危機、全球需求疲軟。歐洲通脹比美國還要高,11月份歐元區CPI達到10%,都是歷史高位。

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歐洲消費很疲軟,很多地方電費占很多人家庭收入的10%到30%,基本上在侵蝕歐洲的購買力。所以歐洲的滯漲,甚至衰退程度要比美國還嚴重。這是全球大背景,大背景下對中國的啟示是,明年的外需會碰到很大的壓力。到目前來看,10月份,11月份的出口都已經負增長了,11月份的出口是負8.7的下降,中國明年的出口壓力會很大。所以中國的內需要支撐經濟,內需當中的核心就是消費。中國經濟也面臨三重沖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次又強調了關于三重沖擊,主要是需求不足。我們看到需求在外需沖擊下,內需其實也面臨下行壓力,零售現在是負增長,而且數值比較大。供給側壓力還是存在的。PMI特別是生產預期指數已經達七年來新低。中國的需求側、供給側、再加上預期有三大挑戰,我覺得就從三駕馬車來分析,出口還是下行,而且下行壓力比較快,明年恢復可能還是比較困難。

第二是需求,消費是明年的重中之重,目前來看,消費受到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最核心的可選消費品壓力比較大,像化妝品、珠寶,還有與房地產有關的家電、家具、建材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所以需求要改善,助力消費回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收入,如何恢復收入是恢復消費的重中之重。我們目前來看到的情況是,收入的下行跟消費的下行是一致的,所以需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增加產業。第二是要解決失業的問題,目前來看,11月份調查失業率5.5,年輕人失業率會更高一點,還有消費信心不足,體現在居民的儲蓄率大幅上升。

1-10月份中國居民的存款大幅攀升創歷史新高,居民的存款已達13萬億。但同時,居民新增的貸款是七年來的新低,只增加了3萬億。怎么樣讓老百放心消費,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就業穩定。再就是增強信心,疫情恢復給恢復消費創造條件。

第三,中國經濟目前來看明年也是要大力扭轉的,就是房地產下行。現在房地產的投資下降比較明顯,民間投資基本上現在也是負增長了,跟所有的投資比還是比較弱的。房地產怎么樣企穩?中央已經做了很大的調整,特別是金融支持房地產的16條公布之后,對房地產企業,融資,包括新開工,對居民的按揭貸款,甚至有些地方的限購都做了一些改變。但是目前來看,要扭轉實際上的房地產的零售,新房銷售,土地拍賣還是需要時間。如果下半年能改善,明年下半年改善也是非常不錯的變化。此外,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還是相對比較大的。我們看到利潤情況,其實也都是在負增長。PMI也顯示中小企業的壓力是特別大,要看到如何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是新思路,要平臺企業積極發揮生態作用,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也會在就業起到很重要的承接作用。

此外,現在經濟主要還是要靠財政發力,要加力提效。怎么樣調動中央的財力支持消費和經濟?我們看到了對消費和內需的一些政策建議,目前來看,防疫政策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接下來,打通之后,一些經濟活動開始慢慢恢復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之后。第二,財政接下來要加大力度支持消費,現在對于消費券的討論很多。消費券其實就是在短期促進消費,作用其實是非常明顯的。消費券在各地實踐當中,對促進當地的消費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我覺得消費券其實應該更多的考慮成為中央的政策。現在來看,大家對消費券還是有些疑問,包括如何發放,發放的效率,發放的公平性,我覺得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發放對象,比如說定向對困難群體,低收入人群,特別是縣級人群,我們要鄉村振興,要提振縣域經濟,這些方面都是可以成為發放的重點。而且政府企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三級的采取補貼的杠桿效應會越來越明顯。還有線上線下消費的結合,線下商店消費重點支持疫情沖擊比較大的餐飲旅游相結合實現,實現消費補短板。在消費品類方面,居民消費跟生產企業相結合,消費券的消費產品設計,可以與本地企業的產品生產,農村的特色產品銷售相結合,實現刺激消費,和企業脫困、鄉村振興的協同。

在消費券促進消費的基礎上,大家有一些爭議。主要是認為消費券與保市場主體的思路不相符,減稅降費還是作為主要的政策重點。這兩者其實是互補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消費券當然會增加財政支出,但實際上,中央的財政還有空間的,明年財政赤字超過3%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從歐洲的經驗來看,3%的財政赤字率本來是歐盟標準,但現在歐洲國家都已經突破了,所以3%也未必一定要是鐵律,目前根據經濟形勢可以調整,所以中央財政,有空間來增加財政赤字,發放特別國債、專項債。地方政府現在財力比較緊張,所以發券的主體肯定是要從中央財政考慮。

很多人還呼吁要加大投資,但是只靠基建也并不是很好的策略,現在,因為發力基建已經看見債務負擔,邊際效益遞減等弊端了,所以政策的性價比已經明顯下滑,還不如消費券來的比較直接。還有一種擔心是消費券可能會扭曲市場機制,這里可以通過合理設計避免,特別是強化數字科技賦能,和企業補貼協同,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和乘數效應。

最后一點是認為消費券可能引發公平問題,關鍵在于加大定向投入。現在困難人群,農村縣域消費,以及中小微城市等重點人群確實面臨很大困難,可能需要這方面的提振。餐飲、旅游、家電、汽車換新,這些重點領域的消費,也可以作為重點考慮。現在來看,消費券過去的一些實踐,不光我剛才說的一些短期的因素可以刺激消費,其實消費券在長期也能提升,消費的升級換代,帶動企業生產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刺激當前消費也促進長期消費的過程中,2009-2012年的家電下鄉,在推進零售,防止經濟陷入衰退,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縮小了農村和城市的消費差距,加快了高耗能家電的淘汰,所以在企業方面,2009-2012年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帶動了家電制造,零售產業和產業鏈上企業業務的快速增長,極大增加吸納了就業人口,對批發和零售業作用非常大。經過十幾年新一輪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家電、手機、電腦這些用品下鄉,正好跟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可能是明年消費振興的重大領域。

當然還有其他的建議,包括要繼續擴大開放,提升外資外貿的韌性,外資外貿特別出口,還是中國經濟的支撐,要千方百計地根據二十大報告,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部署。對房地產現在在不斷加力,金融政策的出臺,其他方面的配套,明年扭轉房地產下行的局勢,對整個經濟消費至關重要。

在企業的紓困方面,光靠中小微企業紓困還是越來越困難,消費一定要提振來增加企業的需求。投資也要向企業傾斜。這方面,大中小,二十大報告提出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發展是非常正確的思路。大型企業特別是平臺企業,新興實體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技術鏈、融資鏈,和中小微企業形成融合發展的生態,對發展更加有利。最后,平臺企業要發揮就業穩增長的動力,盡快發布平臺發展的“綠燈”案例,支持平臺企業正常上市,發揮平臺的穩消費,穩就業,創新,促創新的作用,還在數字經濟方方面,給經濟消費,增加很大的力度。

關鍵詞: 目前來看 財政赤字 小微企業

專題新聞
  • 消費稅征稅范圍是什么(詳解消費稅的征稅對象)
  • 農行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理財會不會把本金虧完?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