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外經濟出現了數十年未見的高通脹,各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加息;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擾動持續,國際地緣沖突沖擊能源格局,多重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其中,中國經濟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依然維持了相當的韌性。
近期,各家機構紛紛發表對2023年宏觀展望。綜合各大券商觀點,本文(分上下篇,上篇詳見2023年投資展望丨宏觀經濟八大趨勢(上篇))嘗試理出了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八個主要趨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經濟增速:GDP有望實現5%左右增長
2、出口:外需疲弱,難有起色
3、消費:疫情擾動逐步消除,溫和復蘇
4、投資:穩增長下發力的確定性較強
5、房地產:平穩發展,供需有望修復
6、通脹:整體壓力不大,CPI保持溫和
7、匯率: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緩解
8、政策: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偏松、財政赤字率或上調
三、房地產:平穩發展,供需有望修復
2022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大幅下行,部分項目出現交付困難,不但使得房地產行業整體陷入一定困境,而且對經濟增長造成了壓力。
光大證券指出,當前地產所遇到的困境,是供需兩端的連環問題,是在城鎮化后期地產行業景氣度中樞長期下行的大周期中,嵌套了短期經濟沖擊和表外融資監管帶來的下滑小周期,大小周期共振,沖擊各方預期,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擠兌”,而“擠兌”再次加深了基本面回落的深度。因此,單一供給端和需求端政策,均無法破解當前困境。拆解連環問題,需要在清晰的政策目標下,供需兩端政策配套發力。
對此,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之前“保交樓、穩民生”的基礎上,新增“保穩定”,對房地產的表述整體放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表述下,供給側化解風險、保障交樓順位放在優先位置。
光大證券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及“三保”重要性突出,推動房地產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1)此次會議首次提及“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是對“保優質主體”的明確。 (2)此次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定位,維持“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表述,延續了房地產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3)加速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是化解房地產行業金融風險的必經之路,亦是行業下行周期創造新利潤增長點的必然選擇。展望2023年,券商對于房地產行業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供需方面:
四、通脹:整體壓力不大,CPI保持溫和
2022年,國內通脹呈現出“PPI高位回落,CPI低位回升”的特征,即通脹剪刀差逐步收窄。
具體來看,通脹走勢并非十分平穩。
2022年上半年,在俄烏沖突、能源供給瓶頸等因素影響下,全球原油價格出現了一輪很大幅度的上漲,2022年下半年逐漸才回落。
這一輪油價暴漲,既助推了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高通脹,也助推了中國非食品價格走高。到了2022年下半年,油價逐漸回落,但新一輪豬周期展開,10月末22省市豬肉均價較4月初的低點漲幅接近翻倍。
不過從11月的數據來看,通縮已成為基本面的主要矛盾。興業證券指出,11月CPI和PPI環比雙雙走低,意味著總需求不足是目前基本面的核心矛盾,雖然防疫政策放松和地產政策加碼后,基本面修復預期大幅升溫,但“強預期、弱現實”的狀態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
展望2023年,券商基本上都認為CPI有望保持溫和。
不過,平安證券指出,盡管2023年中國通脹整體壓力不大,但物價運行仍面臨著一些潛在風險,包括輸入性通脹壓力難完全消除(能源危機下油價波動,人民幣匯率貶值)、極端天氣短期可能對蔬菜瓜果的種植和運輸產生不利沖擊、部分企業退出市場導致的供給收縮型通脹風險、穩增長壓力下黑色商品價格潛在的低位上漲風險等。
五、匯率: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緩解
2022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維持分化態勢,對美匯率大幅貶值,對歐貨幣多以震蕩為主。
總體來看,2022年人民幣相較美元呈現先貶后升的走勢,但對一籃子貨幣基本實現了平穩。
與2021年的人民幣升值的獨立行情不同,2022年1-10月的人民幣匯率與其他非美貨幣相關性回歸,更多是受美元匯率的影響而波動,同時階段性受到疫情因素影響;進入2022年11月后、受美聯儲轉向預期以及國內疫情防控優化的影響人民幣在2022年最后兩個月實現了明顯升值。
展望2023年,匯率又將如何發展?
光大證券稱,2023年,強美元周期對人民幣匯率的壓制漸趨走弱,國內經濟溫和復蘇支撐匯率修復,人民幣匯率有望修復至6.8以內。同時,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需求回落,可能會對我國出口增速形成明顯拖累;但國內經濟持續修復的背景下,進口增速放緩空間相對有限,貿易差額的收斂將弱化經常賬戶盈余,不宜對人民幣匯率抱有過度樂觀的預期。
開源證券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期內破“7”態勢仍將反復:
一則當前我國疫情政策調整仍在動態優化中,經濟短期內還將繼續承壓,疊加出口較快下行,因此人民幣匯率受到一定的壓力; 二則當前美聯儲還將繼續加息,因此美元指數以及美債收益率不存在快速下行的基礎,短期內大概率保持寬幅震蕩,被動貶值壓力并無顯著緩解。 再往后看,隨著歐美經濟逐步走弱甚至陷入衰退,我國經濟增長中的積極動能正在累積,最快2023年上半年可能就將看到雙方經濟周期相對位置的互換,屆時人民幣匯率將會獲得經濟基本面的有力支撐,疊加央行的相關穩匯率舉措,認為后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概率將保持雙向波動。總體看,預計匯率波動區間在6.9-7.2區間范圍內。中金公司認為,國內各類政策的支持、美元的強弱、跨境收支的變化以及監管當局的匯率相關政策或是影響2023年美元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關鍵因素,整體來看我們認為在2023年一季度美元或有一波反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受此影響而上行至7.05附近。但進入二季度后,受中國經濟復蘇以及美聯儲轉向等因素影響,人民幣或重回升值軌道,4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樞或在6.70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央行實施了穩匯率政策。2022年期間,央行實施了充分的穩匯率政策:兩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外匯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了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中間價的報價行也很可能基于宏觀審慎的原則重啟了中間價的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匯率走弱之時也出現了大行在盤面上的結匯操作,同時銀保監會等機構也頻繁為穩匯率而發聲。
中金公司認為上述的各類政策為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時進入2023年后,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或有所消,退,相關穩預期政策或在2023年逐步淡出。
六、政策: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偏松、財政赤字率或上調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安排、適時加力,通過做好做精“加”財政支出、“減”市場主體負擔的“加減法”,有力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展望2023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擴大赤字率,準財政運用有望趨向常態化。貨幣政策以穩為主、貨幣端可能邊際收斂,更注重結構性調節;寬信用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端信貸需求。
1、財政赤字率或上調
2022年以來“三重壓力”疊加疫情反彈、地產萎靡、地緣政治等因素干擾下,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均修復較慢。財政政策總體積極,專項債多發、留抵退稅,收入端“有增有降”、但全年少收,支出端與準財政協同發力、支撐基建投資高增。
展望2023年,財政政策將延續提升效能基調,赤字率或有所上調。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持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光大證券指出,在當前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重提財政“加力提效”,意味著2023年財政基調持續積極,赤字率或有所上調。另一方面,財政重申“可持續、債務風險可控”,意味著地方政府加杠桿空間有限,新增債務規模難以大幅上行,預計2023年赤字率或按照3.1%安排,赤字規?;蜻_4萬億以上。分地方和中央來看,預計中央是加杠桿主力。
國盛證券指出,赤字結構上,近幾年中央赤字占比上升趨勢已經十分明顯,2023年中央赤字占比可能進一步上升,考慮到利潤上繳對財政支撐減弱,預計2023年赤字率可能小幅抬升至3.0%左右。
圖片來源:國盛證券
在出口趨勢性回落、消費和地產復蘇仍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銀證券預計,2023年赤字率將小幅提升,專項債額度或持平,節奏相對前置。預計基建仍將繼續發力,專項債發行前置以支持基建投資擴張。此外,在強調財政貨幣政策配合的基調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或許將再次擴張。
不過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或仍較為突出。光大證券指出,收入端看,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制約,疫情以及國際形勢變化也會加大財政收入不確定性;支出端看,穩增長對財政資金需求仍然較大,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需要財政的持續投入,做好“六穩、六保”也需要財政進一步扶持。
2、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偏松
2022年,央行繼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具體政策上,貨幣政策加碼寬松。2022 年共兩次降準,兩次調降MLF, 兩次調降1年期 LPR,三次調降5年期 LPR。
圖片來源:首創證券
展望2023年,外部均衡壓力漸趨緩和,內部增長仍需貨幣政策護航,貨幣政策有望維持穩健偏松。
明年的國內基本面環境決定了宏觀政策的核心訴求在于穩增長,光大證券指出,貨幣政策在穩增長中扮演著兩方面的角色,一是,推動新增融資維持在合理區間;二是,為社會融資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
2023年上半年經濟仍承壓,穩增長仍然是貨幣政策最重要的目標。且美聯儲緊縮放緩,為我國降準降息打開操作空間;但隨著疫情積極優化、地產暖風不斷,開源證券判斷,2023年后半程經濟將逐漸企穩復蘇,總量程度難再有大幅寬松。因而短期貨幣或維持寬松,但2023年下半年資金面預計會邊際收緊,預計短端和長端利率中樞將有所上升。
中銀證券預計,2023年年初經濟仍呈現弱復蘇態度,信用擴張緩慢修復,貨幣政策仍將提供寬松融資環境;二季度以后隨著經濟增速逐漸企穩,實體企業內生經濟動能恢復,中長期貸款需求擴張,貨幣政策將會實現從寬松向中性環境的收斂,核心目標也由穩增長逐漸轉向防風險。
平安證券認為,2023年,海外加息外溢效應減弱、國內結構性通脹壓力趨緩,有助于中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的打開。同時,貨幣政策有必要維持寬松的流動性環境,進一步支持“穩信用”。一方面,貨幣政策助力穩增長、穩就業的訴求依然較強。另一方面,貨幣政策有必要加碼刺激內需,以對沖外需下行壓力。
(本文內容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