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環球看熱訊:工信部回應“制造業外遷”:總體上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
2022-07-27 15:47:42來源: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實習記者 宋美慧7月26日,工信部召開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表示,制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總體上這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是全球化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中國歡迎外資企業來華投資,也尊重市場的客觀規律。


(資料圖)

近年來“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幾番出現,繼而多次引發市場上關于制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的討論。工信部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對此做出了回應。姚珺表示,今年1-5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2.9%,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可以說,雖然一些外資企業在推進多元化布局,但從總體來看,外商對華投資步伐并沒有放慢。

目前,中國制造業產業鏈總體保持安全穩定運轉,根據工信部數據,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

會上,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制造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數字化方面,2021年,中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和25.9個百分點,一批智能示范工廠加快建成,涵蓋石化、鋼鐵、建材等行業。

綠色化方面,中國已初步形成綠色制造體系,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28%和16%,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

制造業的創新投入在不斷增加,數據上看,中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

就“專精特新”企業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萬多家該領域的中小企業,培育47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生產模式的深刻變革,也基于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提升。王偉表示,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產品競爭能力也在增強,十年來中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制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

同時,制造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大幅提升,工業產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比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過去,工信部也在保持制造業穩增長方面做出了一些舉措。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王文遠表示,一是編制頂層設計,包括實施制造業相關規劃、合理確定年度增長主要預期目標、定期通報各地制造業發展主要經濟指標等。

二是抓好政策協同,針對經濟下行壓力會同有關部門及時推出相關政策舉措。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會同有關部門先后推出振作工業經濟運行實施方案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政策。目前31個省份均出臺了綜合性配套政策文件。

三是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改革。數據上看,2012-202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6%,遠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

四是著力激發企業活力。工信部在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組織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違規涉企收費專項整治、降電價第三方評估等專項行動,千方百計穩住企業這個根基。

關鍵詞: 同比增長 外資企業 工業產品

專題新聞
  • 消費稅征稅范圍是什么(詳解消費稅的征稅對象)
  • 農行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理財會不會把本金虧完?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