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最高法強調多個電商霸王條款 明確網絡消費規則維護消費者權益
2022-03-04 08:55:56來源: 紅網

最高人民法院3月2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直播營銷民事責任、外賣餐飲民事責任等作出規定,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3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這次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里,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那就是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直播營銷民事責任、外賣餐飲民事責任等作出了具體詳細的規定。

以消費者關注的“七日無理由退貨”為例,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規定:消費者因檢查商品的必要對商品進行拆封查驗且不影響商品完好,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為由主張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

就拿“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來說,盡管這個規定具有莊嚴的法律效力,但是具體執行的時候,不少商家還會自己添加“游戲規則”。有的是“簽收之后不可退貨”,有的是“開封之后不可退貨”,有的是“驗視之后不予退貨”,其實這都違法了“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的初心,實質上是商家玩的一種套路,損害了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因此,引發的糾紛是不少的。

在網絡消費糾紛中,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明明“國法”有規定了,商家還會自己制定“家法”,以“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的方式逃避責任、推卸責任、規避糾紛。以直播帶貨為例,有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主要反映了產品質量、虛假宣傳、價格誤導、誘導場外交易、退換貨、發貨慢以及銷售違禁商品等七方面問題。其中,產品質量、虛假宣傳、價格誤導等直播帶貨問題最為突出。在2021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信息中,涉及產品質量問題的占32.35%,虛假宣傳的占31.64%,價格誤導的占30.21%,誘導場外交易的占2.69%,退換貨的占1.83%,發貨慢的占1.20%,銷售違禁商品的占0.09%。這其中不少都是鉆了“國法的空子”。

網絡消費具有參與交易主體多樣化、交易環境虛擬化、交易空間跨地域性、合同格式化等特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司法解釋的角度,制定了符合網絡消費特點的司法規則。這種規則的出臺,不僅最大程度地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而且也束縛了商家的“家法游戲規則”。說到底,是對網絡消費健康發展的維護,有利于促進健康網絡消費市場的形成。

網絡消費越來越火爆,然而糾紛也越來越多是不爭事實。網絡消費規則,不容“商家自己說了算”。網絡商家的“家法”,不能逾越權益維護的“國法”。此次司法解釋,無疑堵住了網絡消費的規則漏洞。

關鍵詞: 網絡消費規則 消費者權益保護 電商霸王條款 最高法新回應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