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貫的做事風格就是高效、講規矩。”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小楊告訴記者,上海無論是做什么都講求按規矩辦事,遵循章法。一如在疫情防控上能夠鎖定一家奶茶店作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在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上也同樣講求精準把控、穩健前進。一早便開始布局自動駕駛產業的上海,猶如一個不善言談的“理工男”,如今已然低調步入智能網聯2.0階段,率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政策層層遞進
“到目前,上海關于智能網聯的測試管理辦法已經出了3版,每一版都在原有基礎上扎實推進,能夠展現上海在智能網聯產業發展上的講規矩、求穩健的風格。”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殷承良告訴記者,上海非常注重前期鋪墊,做足底蘊才能在后期爆發出更強的韌勁。從2018年《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到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管理辦法》,政策的適時迭代給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了不斷上升的空間。
早在2017年,上海便推出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鏈突破、產業鏈培育、資源鏈開放”三大創新行動。隨后,兩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的推出,先后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申請、測試以及示范應用等方面的要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規范化建設。
隨著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氛圍的日益濃厚,2020年,上海市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之中。該行動方案指出,支持實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環境感知、語言交互、自主學習、人機協作、無人駕駛等關鍵技術研發,建設產學研用結合的高水平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除卻技術研發,該行動方案對商業化落地也提出要求,明確要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場景應用,探索自動駕駛出租車等出行新方式,加快‘人-車-路-云’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出行服務鏈。此外,在自動駕駛數據管理方面,上海同樣提出了明確要求。《上海市公共數據資源開放2020年度工作計劃》指出,在交通出行方面要進一步深化開放地面公交、軌道交通、靜態交通、路網運行、特種車輛、自動駕駛等,打造交通出行優質數據集,為智慧交通規劃、自動駕駛研發等領域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2021年5月,上海正式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試點城市之一。為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產業發展,《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要實現規模化生產,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基于此目標,《實施計劃》從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打造、法制環境優化等方面提出了多項舉措。
殷承良告訴記者,除卻跟隨政策的步伐穩扎穩打,上海同時能夠做到不拘泥于框架之內,在需要創新突破的地方也能夠自有章法。去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作出《關于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此番授權意味著浦東新區擁有了比肩經濟特區的法規制定權,能夠更好地推動地方制度創新。
借助這一契機,上海適時推出《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范實施辦法》,提出支持浦東新區根據國家和上海市有關授權規定,制定完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的管理措施,并逐步向上海市其他有條件的區域復制推廣。即將于2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管理辦法》同樣明確提出,浦東新區可以根據有關授權規定先行制定完全自動駕駛相關管理措施。殷承良指出,此舉能夠有效填補現有智能網聯產業發展上存在的漏洞和短板,通過浦東新區的先行摸索,在合法依規的基礎上實現制度突破。
示范區差異化布局
早在2016年,上海便建設了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2018年,上海率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并向車企發放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同年,上海將嘉定區路測道路擴大至11.1公里,用于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測試,并新開放了臨港地區的26.1公里道路,用于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測試。2019~2020年,上海又在嘉定區、浦東新區、奉賢區和臨港新片區等地區不斷完善示范區建設。
不久前,《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報告(2021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出爐。《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累計開放615條、1289.83公里測試道路,可測試場景達12000個,累計向25家企業、295輛車頒發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資質。2021年有效道路測試里程達243.3萬公里,同比增長5倍。在測試道路里程數、場景豐富度、企業數量和牌照數量方面,上海均位居全國首位。
殷承良指出,上海不同區域能夠根據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發展格局,最終呈現出全市互補聯動的效果,實現有序發展與市場競爭的協調發展。根據《報告》,目前嘉定區有331條、616.6公里測試道路,浦東新區有22條、36.66公里測試道路,奉賢區有24條、97.37公里測試道路,臨港新片區有238條、539.4公里測試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四區定位各不相同,嘉定區主打“先”,定位打造“L3+高度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浦東新區強調“智”,定位打造“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創新示范區”;奉賢區注重“全”,定位打造“全出行鏈智能駕駛創新示范區”;臨港新片區意在“新”,定位打造“未來交通新模式創新示范區”。殷承良向記者介紹到,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絕非是開放一段路、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就能夠完成的,而是要考慮到車輛行駛的全過程。基于此,奉賢區以景區、商區、社區、校區、園區、城區六個典型場景打造全出行鏈,實現開放道路與區域場景、地上和地下空間、單車智能及車路協同等全方位的帶動。嘉定區、浦東新區以及臨港新片區同樣是各自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差異化特色。
區域發展要講深度、求廣度
汽車智能化潮流勢不可擋,各地政府對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發展也愈發看重,如今各地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羽此前表示,全國現已建設16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50多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可謂是多點開花。但是,建好示范區只是第一步,如何將示范區用好、用活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測試示范區真正發揮作用,上海推出了“揭榜掛帥”的方式。去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發布《關于組織申報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場景拓展第一批“揭榜掛帥”項目的通知》,意圖通過引入“揭榜掛帥”的項目化形式,在Robotaxi、智能公交、智能物流、無人零售、無人配送、觀光接駁、無人清掃等7個應用場景探索示范應用商業路徑。按照計劃,上海力爭通過2~3年時間,實現參與企業超10家,示范應用智能網聯汽車超100輛,覆蓋道路范圍超1000公里,年出行服務超10萬單次,年末端配送超5萬單/次,年貨運量超20萬TEU。
除卻示范區建設,帶動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的全面發展同樣至關重要。得益于上汽集團、蔚來等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上海在整車企業的引領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以上汽為例,上汽打造了智己汽車、飛凡汽車等品牌,并參與到“5G+L4”洋山港智能重卡等智能駕駛重點項目之中,力圖實現智能駕駛方面的深度自研。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上汽智能重卡累計測試里程已突破200萬公里。此外,西井科技、紐勱科技、縱目科技、馭勢科技等眾多自動駕駛公司的涌入,也為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前進提供了極大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則提供了極強的研發優勢,實現產學研用的深度結合。2020年,復旦大學與戴爾科技集團合作開發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線下實踐課;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與合創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智能網聯汽車聯合研發中心;近日,上海大學、復旦大學、上汽集團與奇安信集團又聯合成立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深化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研究。
上海市經信委指出,2022年上海將聚焦整車企業引領、“三智”終端突破、商業化落地應用和政策、標準、品牌協同發展四大方向,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向深層次、高水平發展。在殷承良看來,目前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然頗具“上海腔調”。如何在深入挖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同時,實現其與智能交通、5G通訊、人工智能甚至安防等領域的聯動,是完善上海智能網聯生態鏈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上海智能網聯2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自動駕駛產業布局 互補聯動效果 區域發展加速 差異化布局 開放道路測試牌照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