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央層面明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隨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多起重磅執法案例落地,讓反壟斷“出圈”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近期南都·反壟斷前沿推出年度盤點策劃,透過41.6萬條微博數據分析網友如何談壟斷,并梳理164起公開的反壟斷執法案例解析監管方向。系列報道最后一篇,我們將目光落在學界,試圖了解學者眼中的壟斷是什么,最關心何種競爭失序現象,為此提出了哪些應對方略?
以“反壟斷”為關鍵詞,南都·反壟斷前沿在國內大型學術網站知網獲取了31879篇文章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反壟斷研究火熱,知網共收錄1700多篇相關文章,這是近7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從文章的高頻詞看,反壟斷修法是學者較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與平臺經濟領域的壟斷問題,如大數據殺熟、“二選一”、算法共謀等也是研究熱點。
時隔7年,反壟斷研究掀起熱潮
2022年1月17日-19日,南都·反壟斷前沿在知網檢索關鍵詞“反壟斷”,共收集到31879篇文章;剔除重復和無效數據后,保留28021篇樣本數據。
知網收錄的反壟斷文章來源最多的是期刊。
這些文章中有1.9萬篇來自期刊,占總數的68%;碩博論文居次占比21%,其中碩士論文5253篇,博士論文為494篇;有超過2000篇文章出自報紙,占比7%,另有3%的文章來自輯刊。
誰寫的反壟斷文章最多?
根據文章署名,南都·反壟斷前沿統計高產TOP20作者,他們被知網收錄的反壟斷主題文章至少35篇,其研究成果被引次數基本都超過500次,累計下載量絕大多數不少于2萬次。其中發表文章最多的學者是王先林,共有147篇;被引次數最高的學者是王曉曄,共有4529次,兩人學術研究的總下載量均超過12.7萬次。
從時間看,知網全站收錄的第一篇反壟斷文章可追溯到1981年4月——學者丁耀堂在期刊《外國經濟與管理》發表文章介紹美國反托拉斯法體系及其最新修改情況。據南都·反壟斷前沿了解,18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謝爾曼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壟斷法。1914年美國又出臺《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以擴大反壟斷法的適用范圍。
研究海外反壟斷立法,或許是20世紀80年代學者最為關心的議題之一。這一時期,知網共收錄50多篇反壟斷文章,內容聚焦美國反托拉斯法、德國反壟斷法、日本產業政策等,也有零星聲音開始探討我國反壟斷立法。
比如1988年,張大力、楊華柏在《法律學習與研究》發文稱,“我國亟須制定反壟斷法”;1989年,《中外法學》刊載了魏劍的文章《試論我國的反壟斷立法》,內文指出“要發展商品經濟,必須有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和良好的經濟秩序”,而當前壟斷價格、作一錘子買賣、搭售商品的現象比比皆是。
進入1990年代,特別是在1997年以后,反壟斷研究文章大幅增長。南都·反壟斷前沿從1990-1999年發表的822篇文章中選取被引次數最高的20篇發現,約有一半在探討反壟斷立法問題,行政性壟斷也是學者關注的焦點。
其中法學家漆多俊發表的《中國反壟斷立法問題研究》被引483次,這是所有樣本數據中單篇引用次數最高的文章。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盛洪合作的文章《從電信業看中國的反壟斷問題》被引次數311,排在第二位。
南都·反壟斷前沿查閱發現,兩篇論文都不約而同提到行政性壟斷問題。張、盛在引言中直指,“中國反壟斷的首要任務是反政府部門的壟斷行為”,漆在文章也建議,“我國制定反壟斷法必須規制行政性壟斷,并且應當把它作為規制對象的重點。”
到了千禧年,反壟斷研究持續高漲,并在2007年達到第一個峰值。當年知網收錄了1903篇反壟斷文章。結合背景看,我國《反壟斷法》于當年8月30日通過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反壟斷法》出臺前后,學界的討論聲浪此起彼伏。以《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為例,該期刊在2007年刊登了多篇資深反壟斷專家的文章——如王曉曄《我國反壟斷法草案的幾個問題》、時建中《試評我國反壟斷法草案有關壟斷協議的規定》、王先林《中國反壟斷法草案中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與濫用知識產權》,他們從不同角度對反壟斷法草案進行深入解讀。
知網反壟斷主題文章歷年發布情況。
此后反壟斷研究熱度有所放緩,但基本保持每年1000多篇的發表數量。到2014年,知網的反壟斷學術文章達到頂峰1937篇,隨后幾年持續走低。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反壟斷研究迎來新的高潮——知網收錄文章從2020年的1109篇增長至2021年的1777篇,系近7年來最高的一年。
去年1777篇反壟斷文章,最關注平臺經濟
2021年12月31日,光明日報“2021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入選名單公布,“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規制”上榜。
“隨著我國強化反壟斷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反壟斷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并呈現常態化。”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王先林在點評時提到,2021年度學術理論界掀起了反壟斷尤其是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研究的熱潮,各種學術活動非常活躍,學術成果不斷涌現。
那么2021反壟斷“大年”,學術圈在關心什么壟斷問題?哪些議題最能激發學者的研究興趣?為此,南都·反壟斷前沿對2021年上傳知網的1777篇文章進行多維度分析。
從數據庫來源看,這些文章出自期刊和輯刊共有1358篇,占總數的76.42%。具體到月份,2021年6月知網收錄的反壟斷文章數量最多,共有219篇;其次是2021年11月,共計168篇。
提取和匯總關鍵詞,2021年知網反壟斷文章的高頻詞如下:
2021年反壟斷文章高頻關鍵詞情況。
南都·反壟斷前沿選取其中20個核心關鍵詞,可以看到反壟斷文章標注最多五個的詞語分別是,反壟斷法(265)、平臺經濟(135)、數字經濟(87)、經營者集中(74)、互聯網平臺(67)。
TOP20關鍵詞提及次數。
這些高頻詞多與平臺經濟和反壟斷監管相關。其中反壟斷法及其關聯詞如經營者集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協議等,占據較高比重。而跟平臺經濟有關的詞匯如互聯網平臺、數據、大數據殺熟、數字平臺、數據壟斷等,也闖入高頻詞的前20位,可見學者對于平臺經濟領域的新問題關注程度較高。
南都·反壟斷前沿進一步檢索整合發現,涉及“反壟斷法”的關聯詞組常和規制、修訂、制度轉型、重構等詞語搭配。從內容看,探討反壟斷法修訂及如何應對平臺經濟挑戰的主題居多。
平臺、數據、算法三個關聯詞組情況。
而與平臺關聯的詞組達到400多個,平臺經濟、平臺類型及屬性、平臺行為(二選一、封禁)、平臺權力與責任以及平臺監管治理,是熱點研究方向。
當下在平臺經濟的反壟斷執法中,數據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南都·反壟斷前沿發現,樣本文章頻頻提及大數據殺熟、數據壟斷、數據驅動型并購、數據治理以及數據要素市場等關鍵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界對怎樣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如何治理由此產生的競爭與壟斷問題,頗為感興趣。
和數據一樣,平臺企業的行為離不開算法支撐。從反壟斷的角度切入,2021年學界在算法共謀、算法定價、算法歧視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其中影響力最高的文章是《人工智能時代個性化定價算法的反壟斷法規制》,被引用次數達到20次,下載量為1830次。這篇文章2021年1月刊載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者周圍。
27篇論文下載超兩千次,學者呼吁監管切忌“一刀切”
查看2021年知網反壟斷文章高產作者,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陳兵(21)、楊東(17)、王先林(11)、蘭磊(11)、葉明(9)。
從傳播度看,南都·反壟斷前沿統計發現,共有27篇論文下載次數超過2000次。最高的一篇是2021年5月刊載于《中國社會科學》的《數字平臺的反壟斷監管》,下載次數4572次,作者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晉。
文章認為,傳統監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治亂循環是我國市場監管的痼疾,平臺反壟斷監管需要避免這一監管悖論。良法乃善治前提,建議加快修訂《反壟斷法》并配套相關規定,漸進健全數字競爭規則,為監管提供高質量制度供給。
2021年下載量最高的20篇反壟斷論文情況
盤點下載量TOP20的文章可知,平臺壟斷不僅是競爭法學者的研究重點,也是經濟學家嘗試破解的難題。比如兩篇發表于《改革》的入選文章,就從經濟學的視角解讀平臺壟斷行為。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曲創、博士研究生王夕琛合作的《互聯網平臺壟斷行為的特征、成因與監管策略》提出,與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平臺的壟斷行為具有跨界濫用平臺支配地位和濫用相對數據優勢等新特征。平臺勢力和壟斷行為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形成機理,厘清這些特殊成因有助于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文章建議對于互聯網平臺的壟斷行為,需要有新的監管原則和監管視角,強調行為后果分析與差異化分析,加強多部門協同監管,嚴格限制大平臺無序擴張。
另一研究成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未來取向”出自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研究團隊。文章認為,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應當以保護當前中國經濟在互聯網應用方面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前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之上,把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工作精準落實到具體領域和環節,切忌“一刀切”。
此外,監管應以保護創新為重點,以保護線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為底線。當大平臺利用其壟斷地位、資本優勢威脅創新創業企業生存,或利用不正當競爭手段壓縮對方生存空間時,其行為應當被嚴厲制止。
扼殺式并購、數據壟斷成研究熱點
文章的引用次數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的熱點和潮流。梳理被引次數TOP20的文章可以看到,有5篇文章被引用超過20次,其中影響力最高是王先林、方翔的《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趨勢、挑戰與應對》,截至目前被引28次。
南都·反壟斷前沿發現,兩張TOP20榜單共有9篇文章重合,其主題基本與平臺反壟斷監管相關。仔細查閱上榜的論文,可進一步獲悉平臺研究的熱門趨勢——諸如扼殺式并購、二選一、數據競爭與壟斷、算法定價、個人信息保護、數字稅等,都是學界較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2021被引次數最多的20篇反壟斷文章情況
在被引次數TOP20文章中,兩篇聚焦企業并購行為,一篇關注算法定價,一篇探討個人信息的反壟斷法保護,還有從壟斷與數字稅新挑戰的視角審視平臺經濟發展。在下載次數TOP20論文中,有兩篇研究平臺“二選一”,一篇則從反壟斷的法理出發思考數據壟斷。
以企業并購為例。近年來,全球主要數字平臺的并購活動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據《經濟學人》報道,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僅在2017年一年就花費316億美元用于收購。這些年,阿里、騰訊等國內頭部企業也在垂直細分市場頻頻展開并購活動,不斷壯大自身平臺生態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方翔在《數字市場初創企業并購的競爭隱憂與應對方略》一文提到,數字平臺針對初創企業的并購動機可以歸為三類:獲取初創企業資產、拓展平臺業務領域、消除潛在的競爭和創新。這既包含提高效率和促進發展的意圖,同時也暗藏反競爭性的行為動機。
但是,如何識別、分析和規制可能具有反競爭效應的初創企業并購,存在諸多現實困境——比如初創企業的競爭潛力無法反映在營業額或市場份額的標準之中,因而逃脫了反壟斷事前審查。上述文章建議,監管有必要調整并購申報門檻;構建分類審查的基本模式,實現執法工具的革新;同時改進損害證明責任制度,以扭轉當前的執法困局。
梳理2021年知網收錄的文章,南都·反壟斷前沿還發現,平臺反壟斷研究熱潮已蔓延至不同的學術圈。從文章的專題標簽看,歸在經濟法、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企業經濟、民商法、貿易經濟等類別的論文數量最多,也有相當比例被納入金融、行政法、財政與稅收、新聞與傳媒等專題。
具體到傳媒圈,2021年有兩篇涉及反壟斷主題的論文登上前述兩大TOP20榜單。王沛楠和史安斌在《新聞記者》發表的《2021年全球新聞傳播新趨勢——基于六大熱點議題的訪談》排在文章高下載量榜的第12位。論文指出,2021年的反壟斷升級將會重新劃定數字巨頭在信息社會中的定位和邊界。
張志安和李輝發表于《新聞與寫作》的《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全球比較及中國治理路徑》,則躋身文章高被引次數榜第15位。論文提到,我國關于互聯網平臺反壟斷問題的議程制造者主要有兩類傳播行動者:
第一類,以財新傳媒、南方都市報等為代表的專業媒體,通過整合媒體智庫、專業學者等資源不定期推出行業觀察報告,或者以《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等特稿故事和深度報道,喚起更多受眾對平臺反壟斷問題的關切;第二類,以新聞傳播學、法學、經濟學等領域的相關學者為主體,通過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公共評論文章或組織專題研討活動,再經由大眾媒體進行傳播,促成社會各界的深度對話。
文章稱,“未來在中國互聯網平臺反壟斷問題的治理實踐方面,這兩類傳播行動者還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