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11”已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諸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隨之而來:遭遇促銷短信“轟炸”怎么辦?商家誘導消費者虛構好評的行為是否涉嫌違法?“尾款人”的權益該如何保障……,在各大電商銷售平臺上,可謂“雷區”密布,如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電商行業健康發展,成了擺在現實面前的一道難題。(11月15日 《中國青年報》)
雙11被人戲稱為“光棍節”,但更多的時候,成了一部分人的“劫”。他們在大買特買之余,成了名副其實的“剁手族”,滿足購物欲望的同時,也耗費了大量金錢和精力,但于大消費而言,卻是一件大好事,促進了生產、消費和流通。從這個意義而言,“雙11”,一個不是傳統節日的節日,卻成了國內生產、消費領域的一場饕餮盛宴,于國于民而言,都算一樁好事。
但必須看到,電商平臺一派火熱的同時,大浪淘沙、泥沙俱下,不少電商平臺也陷入到無序的、惡性的競爭之中,如搞“誘導好評”、短信轟炸及“定金打折”等等。從商家的角度上,無非是為了“廣撒網”、多招攬客戶,推動銷量,但從法律的角度,正如有專家所言,無疑是觸犯相關法律法規的違法違規行為,若消費者提起投訴,是可以追究責任和賠償的行為。
面對那紛繁復雜的“陷阱”和“誘惑”,于消費者而言,真可謂是“步步驚心”,既要管住手,又得睜開眼。若非火眼金睛,實在是很難規避那防不勝防的“圈套”,或者沒有一定的防范意識,縱然受到欺騙,也難以舉證、無法投訴,只能干瞪眼。對此而言,消費維權、尤其是電商消費上的維權,均不能僅僅靠消費者自己,而應該由電商平臺、監管部門共同出手,為消費者構建起一張嚴密的防護網。
首先,于電商平臺而言,以“誘導評價”為例,這已經成了業內公開的秘密。虛假評價、返利評價等行為,會對消費者產品選擇上產生誤導,從而可能侵犯消費者權益,傷害的是產品的公信力。相關平臺方不應視而不見,做充耳不聞的“燈下瞎”,從規則制定、到后續追責上,都應當予以監管和制約,從源頭上進行嚴格的規范和治理,防范亂象的滋生與泛濫。
其次,“誘導評價”也是對平臺公信力的一種傷害。消費者的“評價”往往是平臺商品排序和推廣的重要依據,誘導出來的評價,正如“狼來了”的欺騙叫喊,次數多了,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還能怎么留得住顧客,將平臺做大做強呢?從這個角度講,平臺亂象治理,既是為消費者,更是為了它自身的發展。
再次,從監管者的角度說,電商平臺的消費亂象,也是市場經營亂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從部門職責、還是現實需要,都應該投入較大的精力予以整頓、治理。看看“雙11”那天的消費金額,完全有碾壓線下消費的勢頭,如此龐大的、活躍的消費領域,市場監管部門哪能置身事外,不創新監管手段之理呢?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