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今年雙11直播帶貨售假情況再度冒頭 行業監管還須多方合力強化
2021-11-10 10:17:45來源: 紅網

又是一年“雙十一”,直播帶貨再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近年來,直播購物作為一種全新的電商形態,給增速整體放緩的電商帶來新的流量,也激發出新一輪消費潛力。不過,與直播帶貨異軍突起相伴的還有直播間主播頻頻因售假而“翻車”。很多消費者開始質疑直播帶貨的產品質量,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11月8日 《經濟日報》)

“雙十一”來臨,直播帶貨作為全新的電商形態,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關注。然而,直播帶貨的產品質量卻令人擔憂,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等現象普遍存在,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筆者認為,“雙十一”直播帶貨更需要打假,直播帶貨行為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直播帶貨推銷假冒偽劣產品,必須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近年來,隨著直播平臺興起,直播帶貨迎來“井噴式”發展,成為電商行業的時代潮流。然而,直播帶貨魚龍混雜,大小網絡主播們在直播帶貨中,頻頻出現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等問題,讓直播平臺成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集散地”。特別是一些當紅主播直播帶貨,一旦出現虛假宣傳等問題,社會影響將更為惡劣,不僅給眾多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也侵犯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在“雙十一”集中的直播帶貨中,推銷假貨行為則愈加瘋狂。

去年1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通知,就《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規定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而中國廣告協會制定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范》已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重點規范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由此可見,國家針對新型的直播帶貨行為,正在不斷出臺相關法規加以約束和規范,將逐步進入一個法治化治理的健康軌道。

但是,就目前而言,直播帶貨售假行為仍比較猖獗。一方面,由于處罰力度不大,直播帶貨售假被罰款的金額,相比直播帶貨的不菲收入,或許僅是九牛一毛,難以起到理想的懲戒作用;另一方面,直播帶貨售假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查處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在僥幸心理下,商家和主播們就不惜鋌而走險,將很難遏制帶貨售假現象。

在相關法規還沒有完善之前,對直播帶貨售假行為也不能束手無策。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必須履行監管的職責,對帶貨售假行為進行監管和整治,建立全方位的監控機制,對發現帶貨售假行為的,立即關停直播,并予以嚴厲的罰款等行政處罰;對屢教不改的,則注銷直播賬號。同時,對帶貨售假涉嫌違法甚至犯罪的,固定證據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此外,消費者也不要貪圖便宜知假買假,如果遭遇欺詐買到假貨,也要敢于舉報、維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多管齊下,不給商家和主播們帶貨售假的任何空間,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直播帶貨售假行為。

關鍵詞: 直播帶貨 售假情況 行業監管 平臺規則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