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銀行信用卡業務宣傳“免息分期”暗藏貓膩 吸引客戶不該玩“躲貓貓”
2021-11-04 09:51:58來源: 工人日報

據《證券日報》報道,“雙十一”購物節如期而至,不少金融機構掀起新一輪刷卡消費促銷戰,分期業務成為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拓展的必備玩法。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或許只是午餐的收費形式進行了再包裝。近年來,關于“免息分期”等信用卡業務的糾紛和投訴持續增多。

“分期一時爽,還款兩行淚”。一句玩笑話道出了不少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消費者的心聲。信用卡分期還款可以解決一些超前消費者的“燃眉之急”,同時,銀行樂見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分期,且會經常打電話給客戶推銷這項業務——“某筆消費金額要不要做分期?”“是否有還款壓力?”……但信用卡分期看似劃算、省事,實則可能潛藏一些套路。

信用卡分期可以理解為銀行替持卡人對某個商品全額墊付,然后持卡人按相關協議逐期還款給銀行。這個過程中,有的銀行宣稱“免息”以吸引更多人采用分期方式,增強用戶對信用卡的使用粘性。但實際上,免息未必等于免費。免息指的是銀行墊付的資金不收取利息,但并不意味著銀行不收取“分期手續費”。換句話說,銀行在持卡人申請了分期業務后,很可能會針對不同的分期期數來逐期收取相關費用。有媒體報道,市面上宣稱免息的信用卡分期,實際年化利率普遍在15%以上,許多用戶實際還款遠高于自己預估金額。

此前,曾有地方消委會聯合地方銀保監局和銀促會,針對賬單分期、現金分期這兩項信用卡分期業務,模擬普通消費者的消費場景對10家銀行的官網及手機APP所展示的公開信息是否存在信息告知不明晰的情形,進行了兩次調查。結果發現,一些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業務存在用免利息引人誤解的宣傳、信息披露不完善等問題。

如此故意模糊“息”和“費”的差異、打信息不對稱的擦邊球等,實則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也讓一些消費者多花了不少冤枉錢。事實上,銀行對信用卡分期業務收取一定利息或手續費,無可厚非,關鍵在于,要明確告知消費者,在對方知情、同意下進行,而不是搞小動作、引人誤解。

時下,對商業銀行而言,提高支付結算類業務、基金托管類業務等中間收入占比,是其實現相關轉型、提高收入來源的方向之一,但不能因此而不顧消費者權益。也要看到,銀行的推波助瀾,已經讓一部分人形成了過度超前消費的習慣,甚至助推了信用卡套現、“以卡養卡”等影響金融安全的不良行為。

面對日趨精細的監管、更為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銀行應該做的是對分期業務進行優化調整,杜絕“躲貓貓”,給用戶一本“明白賬”。長遠看,這也是為了銀行的業務和發展好。

關鍵詞: 免息分期 信用卡業務 引流手段 支付結算類業務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