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的監管力度持續提升。8月9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公布第六批主播黑名單。其中,48名主播涉嫌從事違法違規活動,列入主播黑名單、行業內禁止其進行注冊和直播,封禁期限五年。
“48名主播被拉入黑名單,再次釋放了有關部門對主播從嚴監管的信號。主播在直播過程中,第一不能違法,傳播低俗色情等不良內容;第二對于帶貨主播來說,直播中不能存在欺詐行為,對產品質量要把好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也發文表示,深入推進主播“黑名單”聯合懲戒機制,堅決打擊網絡直播違法犯罪行為,對色情低俗、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絕不姑息。對炒作熱點事件,博眼球吸流量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等行為,即發現即封禁,堅決扼制歪風邪氣。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還明確提出規范主播帶貨行為,直播頻道內禁止出現破壞交易秩序、牟取不正當利益、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如虛假宣傳、售賣三無產品、假冒產品等。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消費者對直播電商購物反映的主要問題有主播涉嫌夸大或虛假宣傳;商品質量不過關;直播間有涉嫌欺詐的不明來源鏈接,消費者點擊后被詐騙等。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以來,主播帶貨“翻車”事件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現象級網紅主播。例如李佳琦在為某款不粘鍋帶貨直播時,雞蛋在鍋中處處粘鍋;“新晉”網紅主播羅永浩也在第一場直播中就將產品的名稱說錯。
商品質量差、描述與實物不符等也是消費者遇到的較為常見的問題。“之前我在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主播直播間買過扇貝,結果寄過來扇貝都臭了,客服推脫說是物流的問題不肯退款。我又在主播評論區留言,結果被他拉黑了。”消費者施佳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為了強化對直播帶貨的監管,讓主播對消費者權益負責,7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對《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意。對于網絡主播的法律責任,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為商品經營者提供直播服務,直播內容構成商業廣告的,應根據其具體行為,按照廣告法規定履行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或廣告代言人的責任和義務。
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松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直播帶貨本質是在網絡直播平臺進行的商業廣告行為,只要是廣告宣傳,就應當受到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的約束,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帶貨主播作為推廣者、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同時主播也需要對廣告內容真實性、合法性盡到審查義務。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