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陜西加速探索減碳發展新路徑 清潔能源助推綠色發展
2022-02-28 13:39:27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地處中國西部的陜西省,有著能源大省之稱,近年來因地制宜、因產施策,全力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綠色暖冬

隆冬時節,室外溫度低至零度。在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渭水曲項經濟適用房小區,45歲的趙海艷卻穿著T恤、短褲在家中做家務。此時,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達到26攝氏度,宛若春夏。

“我們家有地暖,暖氣足的很,一點不冷。”趙海艷說。這個共400余戶的小區,是臨潼區首個零碳、零排放的清潔能源供暖項目,也是臨潼區首個“地熱+”新能源供暖民生工程,2018年入住開始,居民們就能享受到“綠色暖冬”。

臨潼是“兵馬俑的故鄉”,其所在的關中地區是中國中深層地熱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熱能是一種清潔、綠色、可循環利用的新型能源,無季節周期變化,溫度沒有明顯波動,輸出負荷十分穩定,除去檢修維護,基本上可以全年運行。

“與以往的地熱供暖技術相比,臨潼此次采用的是全新的‘取熱不取水’技術,不會對地下水帶來任何污染。”臨潼新區管委會主任王超說。在小區供暖站,記者看到,地熱井中的高溫地熱水,通過換熱設備加熱供暖循環水,為千家萬戶帶來溫暖,換熱后的地熱尾水通過回灌井回注到同一熱儲層,實現地熱能可持續開發利用。

據介紹,1戶居民每年使用地熱供暖可減少標準煤3噸,減少二氧化碳約8噸,相當于每年植樹30余棵。陜西省政府數據顯示,在關中地區已有10余萬戶家庭享受到了綠色清潔的供熱服務。未來幾年,還至少將有60萬戶居民享受到地熱能供暖,預計每年可減少標煤1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60萬噸,相當于植樹700萬棵。

使用這種綠色能源的嘗試還為臨潼帶來了更多的額外效益。王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臨潼新區7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核算,全面推廣地熱能開發利用可實現年收益約87億元。其中年供熱收益約18億元,并帶動提升周邊城市建設附加值約10%至20%;年可交易碳排放權收益約15.2億元;后期啟動供冷系統,初步預算年收益約28億元;地熱源發電可全覆蓋新區范圍內用電,年收益約8800萬元。“低碳環保,還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我們這路子走對了!”王超笑著說。

綠色動力

陜西榆林、寧夏寧東為核心的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區,是中國罕見的能源富集地區,化石能源儲量約占全國的47%。近年來,這里不斷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金三角”位于毛烏素沙地,在多年流沙治理的基礎上,一片片光伏電站拔地而起,一個個“大風車”在坡地上轉動……區域內風光互補的電力系統已初步形成,為這一國家能源基地提供綠色動力。

國家電網榆林供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榆林新能源上網電量累計202億千瓦時,比2020年同期

提升37%,在能源消費端減少煤耗910萬噸,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500萬噸、二氧化硫1.01萬噸、氮氧化物4.25萬噸、粉塵0.49萬噸。

這一能源富集區域,還嘗試在碳捕集、儲能以及排放綜合管理技術等領域進行突破。國能集團國華錦能公司正在建設的“CCS”(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項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項目,2021年6月底已在榆林市錦界工業園區正式投運。

在自身探索突破的同時,陜西還不斷向世界輸出綠色低碳技術。工信部發布的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公示名單顯示,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工業流程能量回收裝置”位列其中。

這一簡稱TRT的技術,是把一些已經無用的余壓余熱、硝酸尾氣、工業廢氣等轉化為有價值的機械能,從而驅動發電機發電。應用在工業領域,不僅能節約成本,還能實現綠色生產。

“以5000立方米高爐為例,安裝TRT裝置后,每小時可回收余熱余壓能量約28000千瓦。目前,陜鼓動力已累計研制生產TRT裝置1200多臺(套),分布在國內乃至世界眾多用戶項目現場,裝機總功率達21.5GW,每年可節約標煤4800萬噸,相當于年減排二氧化碳1.25億噸。”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雪鋒說。

綠色物流

位于陜西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于2019年投入使用,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園區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相當于40多個標準足球場,通過采用大量立體堆垛存儲技術、自動化分揀系統等設備,使其日均處理訂單量超過50萬件。與傳統的物流產業園不同,這里處處可見綠色低碳的基礎設施和“黑科技”。

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內所有屋頂都配備了容量為9MW的光伏發電設備,總計10萬平方米的光伏屋頂占據了園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已開始并網發電,為園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這些綠色電力白天可供園區辦公照明使用,夜間可通過“汽車+車棚+充電樁+光伏”的項目試點,為新能源車充電。

與“燈火通明”的傳統物流倉庫不同,“亞洲一號”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全部實現“黑燈瞎火”作業模式,借助京東智能控制平臺,自動化倉庫不需要開燈,訂單到達后,系統自動從倉庫調貨出庫,沒有傳輸任務時,傳輸裝置可以在1分鐘內自動斷電。據測試,平均1分鐘智能設備通過“黑燈作業”可以省電2283度,相當于一戶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電量。

貨品包裝的紙箱也與傳統不同,西安“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區自動化立庫負責人王凱說:“國內傳統是使用5層瓦楞紙箱,我們目前使用的則是3層,確保每個紙箱的重量不超過400克,僅這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使用20多萬噸紙漿。”

打包環節的低碳科技也有不少,通過磁懸浮打包機、氣泡膜打包機、枕式打包機、對折膜打包機等18種智能設備組成的全鏈路智能包裝系統,實現了針對氣泡膜、對折膜、紙箱等各種包裝材料的統籌規劃和合理使用,降低了包裝材料的消耗。王凱說,這套系統有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名字——“精衛”,因為減排要像精衛,點滴成淵、鍥而不舍。

“我們正在不斷探索,嘗試各個環節的節能減碳,全力實現2022年建成我國物流行業首家‘碳中和’示范園區。”京東物流西安“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倉儲負責人邢曉光說。

關鍵詞: 減碳發展新路徑 推進綠色發展 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