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成都外貿強勁復蘇 實現首季開門紅展示活力
2021-05-13 11:04:31來源: 國際商報

1742.4億元,同比增長25.7%,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88.6%。這是成都亮出的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的“成績單”。在這份成績單中出口達到963.1億元,增長40.3%,進口779.3億元,增長11.3%。這些數據進一步表明了成都在四川全省外貿運行中處于“領頭羊”地位,發揮著“主干”引領作用。成都的外貿進出口在因疫情沉寂后,展現了蓬勃的活力,實現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首季開門紅。

外貿強勁復蘇 亮點精彩呈現

“2021年以來,公司延續了對外出口穩中向好的態勢。其中,來自美國的訂單數量增加較快,截至4月20日客戶下單的數量已經達到2020年全年的50%。”成都子午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易東表示。

今年以來,在國內疫情趨于穩定、政策加碼賦能等有利因素的促進下,成都外貿進出口展現出了強勁的復蘇發展勢頭,特點亮點集中呈現。

重點外貿企業在穩外貿中發揮了主心骨的作用。一季度,成都前50強重點外貿企業進出口額1555.9億元,增長25.5%,占全市外貿的89.3%。僅英特爾和鴻富錦兩家公司進出口合計占全市比重達到了59.1%,拉動全市外貿提高12.7個百分點。從企業類型來看,成都外資企業實現進出口額1365億元,增長24.7%,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8.3%;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額295.1億元,增長38.4%,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6.9%。

商品出口結構持續向技術密集、高附加值端延伸。從商品類型來看,機電類為成都外貿主要產品,這也反映出了成都以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果。一季度,成都機電產品進出口額812.2億元,增長51.7%,占全市的46.7%。進出口額排名前三的產品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耳機,進出口額分別為271.5億元、179.6億元、38.3億元,分別增長73.5%、102.5%、31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573.2億元,增長78.4%,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9.5%。

“西向”國際市場活力持續釋放。一季度,歐洲仍為成都最主要進出口市場,同時為成都第一大出口市場,與歐洲進出口額420.8億元,增長35.6%,占比24.2%;出口額260億元,增長70.6%,占比27%。美國為成都第一大進口市場,進口額217億元,增長14.1%,占比27.8%。

此外,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實現進出口額520.2億元,增長10.3%,占比29.9%;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實現進出口額553.5億元,增長9.3%,占比31.8%;與東盟進出口額343.4億元,增長3.6%,分別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的66%、62%,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9.7%。

從貿易方式來看,加工貿易依然是成都主要貿易方式。一季度,成都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214.3億元,增長22.3%,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69.7%。其中,出口額617.5億元,增長32.1%;進口額596.8億元,增長13.5%,進出口、出口增速分別較2020年同期提高5.5、23.3個百分點。成都一般貿易進出口額229.1億元,增長22.8%,占比13.1%。其中,出口額134.1億元,增長46.4%;進口額95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進出口、出口增速分別較2020年同期提高38.4、76.1個百分點。

高新綜保區和航空樞紐成為成都一季度穩外貿的兩個重要支點。一季度,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含雙流綜保園區)進出口額1360.4億元,增長26.2%,占比78.1%,較2020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成都鐵路港綜保區、高新西園綜保區實際投運,分別實現進出口額10億元、1130萬元。作為主要貿易通道的航空樞紐,一季度,全市通過成都國際空港實現進出口額1294.3億元,增長23.3%,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4.3%,空運仍為成都外貿的主要運輸方式。通過成都陸路口岸實現進出口額103.1億元,增長61.3%,占比5.9%。通過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進出口額88.3億元,增長17.1%,占比5.1%。

經歷疫情洗禮,去年的成都外貿進出口依然保持逆勢增長,今年一季度成都外貿延續增長勢頭,各項指標持續保持高位增長,外貿運行整體處于穩定向好、健康發展區間。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成都市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必然結果,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實施外貿提質增效行動,推升國際貿易發展能級的重要成果。

服貿創新突破 優化外貿結構

隨著世界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服務貿易成為對外貿易結構優化,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四川服務”影響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四川服務貿易“十占其九”的成都,自2018年獲批成為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后,聚焦金融、涉外法律、醫療、電信、知識產權等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利用新技術、新業態創新發展模式,服務貿易實現新突破。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服務貿易實現恢復性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提高。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一季度服務貿易實現進出口總額8億美元,同比增長2.5%;成都市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6億美元,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0%,較2020全年提升15個百分點;全市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8537.3萬美元,同比增長84.7%;離岸執行金額7173.7萬美元,同比增長70.3%。

目前,成都市在商務部業務系統統一平臺上登記的服務外包企業899家,一季度新增了40家。信息技術外包業務離岸執行額4982.2萬美元,占全市離岸執行總額的69.5%;業務流程外包業務離岸執行額166.2萬美元,占全市離岸執行總額的2.3%;知識流程外包業務離岸執行額2025.3萬美元,占全市離岸執行總額的28.2%。

今年伊始,成都市便將深化服務貿易試點列入今年的商務重點工作,提出要扎實推進試點方案實施,做好人員自由往來、服務自由交付等便利化措施頂層設計和集成優化,爭取更多“成都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著力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力爭基地數字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10%。推進服務貿易示范基地(園區)建設,依托高品質科創空間打造特色鮮明的服務貿易創新產業園。舉辦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成都專場推介會、國際創意設計對接活動,力爭招引一批服務貿易領軍企業。

基于此,今年以來,成都市在政策保障方面,制定《2021年成都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要點》,完善《成都市服務貿易“十四五”發展規劃》。深入對接成都海關、省外匯管理局,推進與服務相關的貨物跨境流動便利化和資金流動便利化。進一步完善全市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明確通過“一核引領、多區支撐、全域聯動”的總體空間布局推動服務貿易功能錯位、融合發展,構建結構科學、集約高效的服務貿易發展格局。在具體工作舉措方面,成都市積極推動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在《成都市數字貿易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基礎上,確定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專業載體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聚焦軟件服務、數字游戲、數字出版、數字視覺和離岸服務外包等重點領域培育數字貿易持續增長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協同配合對上爭取開放事項,積極申辦服博會,指導武侯區三國創意園積極開展申報工作,爭取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摸索一批適應文化貿易創新發展的模式和經驗。

下一步,成都市將探索建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績效評價與考核機制,搭建產業載體,按照功能集中、產業集聚的理念,精準聚焦各區(市)縣產業發展優勢,依托各產業功能區高品質科創空間打造專業化、特色化服務貿易示范基地,通過重點突出、梯度分布的產業布局,推動全市服務貿易聯動、融合發展,構建科學集約高效的服務貿易發展格局。積極構建“4+4”產業發展體系,優化提升旅游服務、文化服務、運輸服務、建設服務四大傳統服務貿易,夯實服務貿易發展基礎;培育壯大以數字貿易為主的四大新興服務貿易,深入開展《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發展路徑研究》,打造服務貿易發展新優勢。

同時,提升服務業發展成效,積極爭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園區開放為支撐,建成開放型經濟發展引領區,進一步帶動促進全域對外開放。以產業轉型為抓手,深度融入全球服務業分工體系。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構建科學規范、高效透明的政策促進體系。以環境優化為保障,打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穩定可及的政策環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在多重試點的疊加效應下,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深化醫療服務、金融服務、建設服務等重點領域對外開放。認真總結、及時提煉各領域、各行業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和試點經驗,成熟一批、報送一批,為全國試點工作貢獻“成都經驗”。

新業態模式支撐 穩住外貿基本盤

成都積極推動貨物貿易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二手汽車出口等試點,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首發“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定制班列。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435.8億元,同比增長115.2%;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出口額50.1億元,同比增長262%。

今年一季度,成都貨物外貿進出口總值1742.4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出口963.1億元,增長40.3%;進口779.3億元,增長11.3%。在優秀的外貿成績單背后,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跨境電商功不可沒。

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是國家和地方重點扶持和發展的集生產和出口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集聚體,是培育信息、營銷、品牌、質量、技術、標準、服務等出口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實現出口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20年,成都獲批首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成都國際商貿城功能區成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紡織服裝)。

成都國際商貿城功能區是成都金牛區落實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打造的“成渝第一商業門戶”,是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區域,是中西部傳統商品市場重要集聚區。成都國際商貿城功能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紡織服裝)商貿底蘊悠久、產業特色明顯、交通優勢突出、資源儲備豐富、生態本底良好,擁有享譽全國的荷花池市場群和成都國際商貿城等重大商業載體,囊括了產銷鏈完整的服裝產業基地,是西部傳統內貿商品重要集聚地和內陸城市對外開發新窗口,有良好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前景。

未來,成都國際商貿城功能區將全面推動以紡織服裝為主的川造川產商品升級換代,提升基地對外開放能級,力爭打造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區域帶動力、國際競爭力的“成渝第一商業門戶”,依托基地產業集聚優勢,借助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全面提升基地對外開放能級,推動基地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成都不斷創新外貿發展模式,加快“一核多點多極”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全景發展,打造中西部跨境電商交易中心。今年一季度,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103.3億元,同比增長100%,幾近是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幅度的4倍。作為內陸城市,成都靠著深入消費者身邊的跨境電商,在跨境電商行業成功“出圈”。

跨境電商的強勁發展勢頭離不開成都市商務局的謀劃布局和深入推進。成都市商務局強化資源中心示范引領效應,推進跨境電商主體協同發展,優化公服平臺服務能力,推動跨境電商試點技術創新,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健全產業生態;拓展雙向國際物流,暢通跨境電商國際物流大通道,推動貿易數字化發展,完善跨境電商配套產業布局。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呈幾何級增長,已成為推動區域外貿轉型升級的關鍵動力。

去年9月,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業務在成都正式開展,標志成都已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試點政策全面落地;金融、物流等跨境電商產業要素不斷創新,形成特色模式;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集聚效應初顯,產業核心生態中心的集聚和服務效應進一步釋放。成都跨境電商取得的一個又一個突破性成果,對成都外貿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開放創新引領 賦能高質量發展

“把開放創新作為主動能,以抓投資、強產業、建基地、提能力、優環境為導向,推動對外投資和外貿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全力推動成都外貿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成都市商務局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惠企政策,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做強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成都乃至四川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辦實事優環境,助產惠企穩住基本盤。一是深入落實《成都市促進外資外貿穩定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持續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和“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提升全市龍頭外貿企業預警監測和跟蹤服務能力。二是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統保平臺作用,廣泛引導外貿中小企業充分利用信用保險規避風險,落實政策最大效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三是統籌各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積極應對疫情,優化公共服務平臺,助力降本增效,支持外貿穩增長、調結構。

聚焦聚力項目招引,增添外貿新增長點。一是依托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國別合作園區和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開放載體,持續實施招引攻堅行動。精心組織舉辦2021年外貿系列招商推介活動,精準對接國際國內優勢資源,聚焦建鏈強鏈補鏈作用明顯的目標企業和外貿綜合服務頭部企業實施招引。二是進一步吸引高端產業、高能級要素和核心功能向成都匯集,推動適鐵適歐適東盟中高端產業集聚成效。三是搶抓RCEP協定、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簽署契機,加快國際市場優化布局專題研究,進一步密切與RCEP成員國、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自由貿易往來和雙向投資。四是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大力推動“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四川天府新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五是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創新賦能,聚焦5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特別是新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紡織服裝),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由國際市場為牽引,助推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做強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一是推動“產業+外貿”融合發展,增強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和產業黏性,重點聚焦外向度高、產業結合緊密的產業功能區,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標桿示范效應顯著的本土品牌外貿企業。二是圍繞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和汽車制造等成都市主導產業,加快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積極創建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示范區,著力打造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三是進一步提升各類開放口岸和平臺核心支撐作用,充分發揮航空港和國際鐵路港樞紐優勢,加快推動成都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和高新西園綜保區做強產業支撐,促進“三區四園”聚能成勢。

創新驅動提升能級,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一是加快推動中國(成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持續實施“一核多點多極”產業生態全景發展。二是加快完善市場采購貿易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市場采購+N”融合發展模式走深走實,逐步推動試點效應在全市擴大釋放。三是充分把握進博會、廣交會、東博會等重大展會平臺在城市推廣、貿易促進以及投資合作等方面機會,并積極探索“優勢產業+重點市場”數字展會活動,線上線下引導廣大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關鍵詞: 成都 外貿復蘇 開門紅 訂單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