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再次迎來重大進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意味著這份指導成渝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落地進程有望加快。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相較于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地處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區是最大的回旋余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可謂是雙循環的‘杠上花’。”10月19日,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首席觀察員楊繼瑞解讀,這次審議的《綱要》,釋放了八個新信號。
這個圈形成“第四增長極”
將激活西部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
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在論文《中國人口之分布》中提出了黑龍江璦琿(現黑河)——云南騰沖的人口地理分界線。這條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即該線兩側人口疏密懸殊,東南側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36%,而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6%;西北側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64%,人口僅占全國的4%。這就是著名的“胡煥庸線”。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以這條線為界,東南部人口聚合度強,經濟發達;西北部人口少,經濟勢能比較弱。
“從區域角度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帶來‘胡煥庸線’的百年之變。”楊繼瑞認為,成渝地區擁有重慶、成都兩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國家級中心城市,在歷史機遇下,成渝地區形成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重新解構“胡煥庸線”,可以激活西部地區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將沿海的制造業更多留在西部大后方,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在內部經濟發展壓力加大和外部風險挑戰增多的背景下,將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打造為繼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長極”,對內,成為區域發展新引擎,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破解我國長期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外,依托“一帶一路”,成為擴大開放的新支點,在支撐內陸地區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極大地拓展我國戰略回旋空間。
這個圈沒有盲區
可以承擔起雙循環的生力軍角色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圈由北向南,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引領我國經濟騰飛的主要動力源。這三大城市群都有一面是靠海向外的。而成渝地區經濟圈分布在中國版圖的中心,沒有盲區,四面輻射,將是中國經濟市場最大的回旋余地。”楊繼瑞指出,在國際國內環境發生復雜變化的情況下,《綱要》落地將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解決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在重構產業鏈的挑戰和機遇中把握主動權。
“新中國成立以來,成渝地區長期扮演著戰略大后方的角色。而現在可以說是擔負起了‘新三線建設’的歷史重任。”楊繼瑞談到,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地處西南腹地的四川(含重慶)以廣闊的戰略縱深成為國家“三線建設”布局的關鍵所在。1965年到1978年,全國工業投資的八分之一、國防軍工投資的四分之一集中到四川,為保障國家戰略安全作出重要貢獻。而在當下的雙循環新格局時代,在產業基礎、基礎設施、科研教育、對外開放等方面,成渝地區均在西部保持領先地位。例如,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成渝地區已形成“芯、屏、器、核、網”世界級產業集群,產能約占全球三分之一,已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處于國家核心地帶,可謂雙循環的“杠上花”,可以承擔起雙循環的生力軍角色。
把綠色發展作為最重要的關鍵
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的適度分離
楊繼瑞指出,成渝地區是我國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最多、人才聚集最密、產業基礎最好、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區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縱深推進,使成渝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形成東西南北四極牽引、長江上下游首尾呼應之勢,進而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支撐和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綠色發展將作為最重要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綠色產業、綠色城市、綠色生活等方面,都能夠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同時要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的適度分離,在體制機制先行先試方面創造經驗,能夠使成渝地區主軸中部地區形成一個先發的效應,通過共商、共建、共籌、共管、共贏,來體現在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的示范效應。
從“在西部形成”到“帶動全國”
建立競合機制共推中部崛起
楊繼瑞分析,相比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此次明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從“在西部形成”到“帶動全國”,并增加“新的動力源”等表述,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有新的提升。
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成都和重慶的經濟體量遠遠超過了圈內的其他城市,因此成渝地區常有“中部塌陷”一說,即位于成都和重慶兩座超大城市之間的數個中小城市,目前仍未有一座城市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元。
對此,楊繼瑞表示,區域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就是,要利用邊緣的地帶、中部的地帶。要共同面對一些互聯互通的項目,共同向國家和省市爭取一些資源。圈內城市應有田忌賽馬的思維,揚長避短,不當火車頭,甘當動車組,重構成渝主軸帶上的新中心,與毗鄰地區建立競合機制,共同推動中部崛起。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