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全腦開發”培訓亂象:一場針對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
2019-06-17 09:15:05來源: 新京報

■說在前頭

一場針對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

“不懂編程,寸步難行”“玩轉英語,學貫中西”“數學奧妙,盡在奧數”“學好鋼琴,一鳴驚人”……教育焦慮不止,培訓生意不竭,無論什么科目,總有個讓你無法抗拒的理由。可時代發展太快,“單科突破”的策略已無法滿足家長們“全才速成”的迫切愿望,“全腦開發”概念應運而生。

開發松果體實現蒙眼辨色、訓練大腦專注力形成磁場、聽腦波音頻激活大腦共振、通過手紋檢測確定先天遺傳特征……早已過時的理論加上似是而非的話術,廠家貼牌的儀器加上花錢辦證的“大師”,在一整套的“圍獵”之下,家長培養“神童”的夢想被點燃,霎時間似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待挖掘的“最強大腦”。

身為父母,我對這種焦慮感同身受。我們愿承認自己的平凡,卻不愿承認孩子“泯然眾人”;我們相信萬物運行遵循基本規則,卻固執地認為孩子潛藏無限可能。

但再焦慮也不能“慌不擇路”,甚至變成一茬茬韭菜隨時等待被收割。大腦的確神秘,科學家至今都未能完全揭開大腦之謎。但基本共識是:僅憑大腦本身的活動難以形成有效的思維。

我們時刻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受著外部世界,這些感覺被轉化為信息傳入大腦后,“點亮”大腦儲存的記憶體系,身體感受與記憶內容融合,形成認知。這意味著,撇開感官單純針對大腦的訓練幾乎是難以奏效的。至于蒙眼辨色、拍照記憶等更是違背基本原理。

成長和認知都是漸進的過程,思維一步步在生活和學習體驗中變得豐盈、清晰、深刻。這個過程有長有短、有難有易,但無法一蹴而就。如果說對大腦的開發意味著像照相機一樣去“看”,像掃描儀一樣去“讀”,像復印機一樣去“理解”,像芯片一樣去“記憶”,那培養出的究竟是神童還是機器人?

因焦慮而沖動,因沖動而被收割,類似的故事總在上演,但孩子最不該成為其中的犧牲品。相信科學而非靈異,相信努力而非捷徑,相信真實而非虛幻——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些遠比所謂的“特異功能”更重要。家長們顯然應算清這筆賬,別讓“神童夢”掩蓋了理智,別讓揠苗助長的心態被人利用。

而職能部門在資質審核、教學活動監管、協助維權等方面,也不妨多些動作,在分析研判基礎上鑒別違規培訓、整頓市場亂象,及時提示家長防范風險,別讓家長獨擔鑒別偽科學的重任。

關鍵詞: 全腦開發 教育焦慮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