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過后,有媒體從供應鏈端獲得消息,手機涌現砍單潮,各大品牌全年出貨下調幅度達二至三成,其中砍單幅度最大的某頭部廠商達三成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高端機種。
近日,Loop Capital發表的報告也披露,蘋果iPhone產量再次減少了900萬部,至2.54億部,并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減產。
對此,南都記者近日向國內各大手機品牌進行了求證,雖然小米、vivo、榮耀、一加、realme等頭部廠商紛紛否認了手機“砍單”一事,但根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2月手機出貨量僅有1486.4萬部,同比下滑31.7%,這是近一年多以來的最低值。另據海關統計,1-2月份,我國出口手機1.3億臺,同比下降20.6%。此外,有手機零售端老板娘告訴南都記者,“自去年以來,手機銷量確實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Trend Force研究顯示,由于2021年第四季銷售不如預期,今年第一季智能手機市場除了要調節積累的成品庫存外,亦受季節性需求低迷影響,導致一季度生產表現相對疲弱。加上俄烏戰爭、疫情的影響,通貨膨脹、芯片短缺等問題帶來更多變數,整體削弱了2022上半年生產表現,不排除廠家持續下調全年生產總量的做法。
手機頭部廠商否認“砍單”
南都記者近日針對國內各大手機品牌有關手機“砍單”一事進行求證,對此話題,廠商們都有點諱莫如深。小米、vivo、榮耀回應南都記者時都表示,“沒有聽說此事”。
有廠商表示今年還會擴大生產線。一加回應記者稱,該公司目前沒有砍單,“我們現在還在推新的產品線Ace系列,比之前擴張了產品線。”realme方面也表示,今年國內將按照30%的增長目標在努力。
在采訪過程中,僅有OPPO回應稱,“一季度手機市場大盤的波動在預料之中,OPPO的市場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在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他們尊重市場規律,主動采取務實和略微保守的庫存管理方式,謹慎并積極地應對市場的階段性波動,穩健經營、保證企業的健康運作。“我們會繼續堅持長期主義,包括在創新技術、芯片上的持續發力;我們會繼續堅持精品戰略,提升用戶的極致體驗,同時提高產品、服務和渠道的競爭力”。
“其實2020年感覺影響不大,反而銷量下降的趨勢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今年上半年影響最大。”近日,在廣州最大的線下手機零售商場中華廣場開手機店的王先生告訴南都記者,去年底至今,營業額同比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一。對于未來走向,王先生表示還會繼續觀望一下。
2021年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一度強勢反彈,總體出貨量累計9797.3萬部,同比翻番,上市新機型累計122款,同比增長48.8%,但自同年二季度開始手機市場復蘇勢頭開始掉頭向下。
根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市場2月手機出貨量僅有1486.4萬部,同比下滑31.7%,這是近一年多以來的最低值。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為4788.6萬部,整體同比下滑22.6%,5G手機出貨量也罕見地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了11%。
各方預測今年全年出貨量下降
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1-2月份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也證明了這一趨勢。據海關統計,1-2月份,我國出口手機1.3億臺,同比下降20.6%。
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2月OPPO(不含realme)銷量僅為400萬部,同比下跌45.7%。vivo(不含iQOO)、小米也分別同比下滑了38.6%和20%,蘋果降幅較小,僅為4%。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只有去年同期尚未全面回歸市場的榮耀,實現了同比大幅增長。
有不愿具名的手機廠商內部人士透露,2022年1-2月中國市場上,大品牌中僅蘋果、榮耀實現正增長,尤其是榮耀線下增速快。2月環比1月,各品牌和大盤保持相同走勢下降20%左右。2022年1-2月,大盤銷額同比下降4%,銷量同比下降8%,而2月環比1月下降24%,3月預計環比與同比均降16%,預計一季度同比下降超過10%。
市場研究機構IDC4月14日表示,由于全國階段性疫情影響,IDC將下調對2022年全年中國終端市場預測數據。IDC指出,2022年中國終端市場最初預期出貨量達到8.8億臺,增長率為6%。
IDC中國研究總監武止戈認為,智能手機采購計劃延緩。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7500萬臺,同比下降13.7%.一方面由于終端產品的碎片化,使得更多消費者采購了平板、可穿戴設備等多元化產品。另一個方面,不間斷的疫情也導致消費者移動性減少,更多消費者延緩了智能手機等產品的采購計劃。
日前,多位供應鏈高管也同樣釋放了這樣的信號。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對媒體表示,由于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新冠疫情等原因,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出現放緩跡象,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視等領域均受到波及。
此外,榮耀CEO趙明日前在接受南都記者等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今年預計中國的手機市場會出現一定的下滑,總量跟去年相比會減少一些,具體減少多少,其實還取決于整個疫情情況的影響。
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到30個月
前述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今年手機市場遭遇“寒冬”,主要兩方面原因:一是春節錯位;二是經濟、疫情、消費等大勢影響。
不久前,一則有關國內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的消息引起熱議。過去多年,換機周期18個月是業內共識,但當前國內消費者的換機周期被拉長到30個月左右。不少年輕人抑制住換機的沖動,變得佛系起來,“手機如果能正常使用,何必換呢?”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由于2021年第四季銷售不如預期,今年第一季智能手機市場除了要調節積累的成品庫存外,亦受季節性需求低迷影響,導致本季生產表現本就相對疲弱。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此前向南都記者分析表示,除了芯片緊缺導致價格上漲,從而“勸退”了部分消費者,另一方面,目前手機功能升級乏善可陳,對消費者的換機積極性提升不大。
其實可以看到,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至今,眾手機廠商也注意到這點,并嘗試作出改變,新推出的產品除了折疊屏產品外,其它產品線價格大多比以往要低。
有手機廠商供應鏈負責人表示,實際上從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開始,降價已經成為了手機廠的主旋律。
觀察
芯片供需失衡的AB面
在過去兩年,全球各行各業陷入“缺芯”危機。為了獲得穩定貨源,不少廠商采取的是“提前囤貨”策略。
不過,當初廠商們大量囤儲“芯片”,或許是為了配合高端手機策略。根據《Canalys 2021年度智能手機市場分析報告》,2021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同比上漲10%。相關數據也顯示,中國市場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增長至2700~3000元的價位段。
但今年上半年,各大手機廠商高端路線受挫,銷售不達預期,開始重新聚焦中低端市場。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未來幾個月訂單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聯發科是此輪砍單影響最大的手機供應商。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稱,約七成削減的訂單使用的是聯發科芯片。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2月聯發科SoC(主芯片)銷量環比下滑25%,同比下滑10.2%,跌幅僅次于受美國制裁的華為海思。
對供應鏈“砍單”的現象,有手機行業供應鏈負責人表示,芯片、內存半導體等電子物料都是按照一個時間周期來備料,比如一個季度、半年或者一年來備貨。“材料費比較貴,生產周期長。一般這種物料生產周期是90天,基于此,不是廠家想要多少就能拿到多少。另外,供應鏈不會根據廠商的計劃來生產物料,而是根據大盤來生產。現在需求降低,就下調幅度,不然波動性很大就會造成積貨。”
該負責人還透露,其實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聯發科和高通的芯片(主控芯片)已經開始降價,“最近深圳華強北高通、聯發科的芯片突然多起來了,但是現在沒人要了,芯片現在是無價無市的狀態”。
“我們去年5月時就發現供應鏈的供需問題會爆發出來。現在比去年還要嚴重的一點是,除了供應鏈面臨砍單,還有一大批貨壓在渠道里無法套現,這個問題近在眼前了。”上述負責人表示,從去年開始已經有手機廠商陸續砍單,上游供應鏈廠商的壓力上漲。為了消除恐慌,供應鏈會要求手機廠商提前收賬。而手機廠商為了避免擠兌、快速回款,則會降價出售手機產品,盡快回籠資金,不然就會造成現金流下降的情況。但現在終端銷售下滑,最終資金壓力還是會傳導到上游供應鏈。
有供應鏈人士表示,因為電子物料的材料費比較貴,生產周期長,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在制造一批電子物料前,很多供應鏈廠商都會購買保險。而不同的物料對應不同級別的保費,越有針對性的保險其保費越貴。“為了避免手機廠商砍單,現在上游供應鏈廠商的物料保險費用都漲價了。”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