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奢侈品牌BALLY因其在國內一家關聯公司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而引發熱議。
處罰公告顯示,巴麗(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為“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違反我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被罰款4.19萬元。相關報道還提到,所涉商品成本單價為1904.5元,而銷售價高達5990元,利潤為4085.5元。
奢侈品的品牌效應,決定了其有相對較高的溢價空間。但網友們之所以關注此事,重點顯然不在“錢”上,而是“國際大牌+以次充好”。在人們的習慣認知里,“國際大牌”的“貴”似乎有多種理由,不單單是品牌知名度,還必須有好的質量口碑。由此,也就不難理解話題帶來的反差效應。
近年來,“國際大牌翻車”是頻頻發生的現實。拿巴麗這個牌子來說,就曾在2020年和2019年兩次因為兩款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分別遭到北京和上海市場監管部門處罰。類似的,網紅戶外羽絨品牌加拿大鵝因為商品宣傳的羽絨與實際使用的不符,被上海市場監管部門以構成虛假廣告行為罰款45萬元。接二連三的事例,暴露了一些國際奢侈品牌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甚至對中國消費者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差別對待的傲慢。
此次處罰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后,有網友斥責:“賣那么貴的產品,還以次充好,商家的良心不會痛嗎?”筆者倒覺得,只要消費者堅持“用腳投票”,大可不必操心用那些再明白不過的道理教這些國際大牌做人。同時,也要從中吸取教訓,給做好做強國貨品牌多點啟示。
與“國際大牌翻車”相對照,國貨潮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消費現象。有些時候,文化認同感會拉近商品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然而,如果說要從“國際大牌翻車”中有所警示的話,那么首先就是,再濃厚的品牌情感、情懷,最終都要立足產品品質。
從“情”的角度,一些人喜歡奢侈品,跟一些人喜歡本土文化風,其實沒有本質區別,無非是不同的消費偏好。品牌故事講得再生動感人,設計再怎么飽含豐富內涵,都需要過硬的品質。近年來,不少國貨品牌之所以能大跨步趕上乃至超越同類國際大牌,與其越來越出色的品質是密不可分的。堅守品質基石,不斷強化與國際大牌叫板的核心競爭力,國貨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青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