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有用戶發帖稱在“泡泡瑪特京東自營旗艦店”里下單了12個整盒的“DIMOO去哪兒”系列,價值8532元。但整箱收到后拆開一看,消費者卻沒拆出一個隱藏款,有上當受騙之感。
是否可以據此投訴商家欺騙呢?事情可沒這么簡單。因為泡泡瑪特盲盒的經營者已經注明:“此盲盒系列商品隱藏款的概率,是基于全部生產數量制定的,隱藏款生產配比是1:108,即每生產108個產品中有一個隱藏款”,這明確說明了購買整箱并不表示就一定可以拆出隱藏款,很難認定商家存在虛假宣傳。
但這是否真的沒有問題嗎?其實盲盒的問題并不僅僅在于文字游戲上。
據央視報道,一個做工只值30元的娃娃做成盲盒,竟被炒到七八百元。而隱藏款的開箱玩法更甚,有消費者一次性斥資10494元買了106份盲盒套餐,只為商家宣傳的“獨一無二”。
盲盒玩法一直存在,從上世紀日本推出的福袋、扭蛋,到早前國內干脆面市場的集卡熱。2015年轉型做潮流玩具的泡泡瑪特,把這門生意推向了巔峰。
盲盒的火熱,源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自于未知感和驚喜感的博彩效應。盲盒作為商品,增加了消費者的期待感,從而具有平常購買普通商品時不一樣的心理感受。適當的盲盒消費無可厚非,但如今一些盲盒的商家,過分利用消費者的挑戰心理和獵奇心理,將玩具類的游戲產品,炒成“博彩化”甚至“金融化”的炒作品。這需要社會的警惕。
盲盒消費者主要群體是青少年,在商家操縱鼓動下,他們從一開始的獵奇嘗試,到想要買到稀缺款、隱藏款而投入大量金錢,造成極大的浪費不說,更對他們的價值觀培養造成很大困惑,容易刺激不勞而獲的心理。
盲盒的營銷必須要回歸基本的商業倫理,商家要恪守的基本操作底線。比如貨真價實、公開透明,以解決基礎的公平與合理性問題,不能因為盲盒商品的特殊性、消費者在無法知曉商品內容的前提下購物就任意忽悠消費者。更重要的是,不能錯誤地誘導青少年,不能將其變成博彩性質的炒作品。
同時,盲盒的市場規則要進一步細化。去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兒童用盲盒消費提示》,今年1月上海率先出臺了《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這樣的法規應當推廣。
這既給該行業劃出清晰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讓監管有法可依。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