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互聯網算法推薦新規明確紅線行為 規范互聯網經濟正向健康發展
2022-03-03 08:38:28來源: 紅網

3月1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結果顯示,82.44%受訪者表示在網絡購物過程中遭遇過大數據“殺熟”,76.85%受訪者在在線旅游消費中遭遇過大數據“殺熟”,反映在網絡外賣和網絡打車消費過程中遭遇大數據“殺熟”的受訪者均超六成。(3月2日 《北京青年報》)

被譽為“大數據‘殺熟’克星”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于3月1日正式實施。北京消協同日公布上述調查結果,想必一方面是為了“敲山震虎”,為實施新規營造宣傳氛圍;另一方面,也能為下一步評估法規執行成效,提供參考性指標。畢竟,消費者的現實體驗才是衡量法規質量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大數據“殺熟”是少數網絡平臺利用算法優勢,暗行“算法霸權”的“薅羊毛”行徑。隱秘性、強制性、迷惑性與誘導性共存,是其相對明顯的特征。所以,若想消滅“算法霸權”,就得將“算法推薦”置于陽光之下,消除迷霧,讓算法受到最全面細致的監督和管理。制定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目的便在于此。

值得注意到,《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征求意見稿早于2021年8月27日公布,而北京消協的這次調查則于2021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展開。誠然,網民網友的體驗感變化具有一定延遲性,可仍有如此之高的問題反饋觀感,仍能反映出一些網絡平臺直面嚴法威嚇的無知無畏。

可以預見,互聯網經濟的下半場必是算法競爭的“修羅場”。面向未來,恐怕仍有一些網絡平臺執著于利用算法歧視、算法壓榨持續挖掘商業利益。鋪開更濃烈的算法迷霧,在不經意間,迫使消費者受騙,勞動者受災,無知觀眾受煽動。保護大眾不被大數據“殺熟”,我們需要更具有前瞻性、精準性與敏感性的保護手段。

監測大數據“殺熟”還是得堅持末端體驗為導向,鼓勵有關部門多調查多訪談多接受網民網友的評估反饋,只要發現苗頭就得一糾到底,確保推薦算法實現與主流價值觀的動態對接。在數據采集方面,把好“最小化原則”的關口,避免算法推薦的惡性升級。通過消滅算法推薦服務的不良體驗,為普羅大眾提供更多更強烈的舒適感。

關鍵詞: 互聯網算法推薦新規 互聯網經濟發展 大數據殺熟 消滅算法霸權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