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種草推薦成商業軟廣陣地 別讓“小心思”損害種草消費的可信性
2022-03-02 09:51:20來源: 羊城晚報

如今,“種草”正在影響越來越多人的消費習慣,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加入,“種草消費”蔚然成風。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一些代寫代發、虛構消費經歷的“筆記”“測評”悄然出現,誘導甚至誤導人們的購物決策,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了公眾的質疑。(2月28日《人民日報》)

網購時代,商品品類繁多,通過“種草”推薦可以快速高效地找到滿足需求的產品,省時省力省心。而對于希望參與甚至主導消費體驗的當下年輕消費者而言,“種草”已經成為一種社交方式。移動互聯時代,萬物皆可“種草”,這是“種草”筆記受到青睞的緣由。

平心而論,最初的“種草”筆記中確實有不少誠信博主親身體驗、真實評價的好文,也造就了“種草”平臺、用語的流行。但隨著“撰寫”筆記的增多,“種草”成為一種營銷手段,甚至成為完整的產業鏈,寫文、點贊、評論等一應俱全,配合緊密,“種草”筆記的良好初衷早已變味。

據調查,許多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決策過程中已養成對“種草”筆記的某種依賴和習慣,這讓一些人看到了其間存在的“商機”。一些商家、博主為了牟利,故意發布虛假的“種草”筆記,推薦或推銷與實際不相符的偽劣商品,蒙騙消費者。一項調查顯示,78.2%的受訪者有被網絡“種草”坑過的經歷,說明“種草”已然肆意蔓延,變成了陷阱重重的“雜草”。

不難看出,變異的網絡“種草”就是披著真誠分享的馬甲而做的軟性廣告、隱形廣告,歸根到底,也就是虛假廣告。《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均明確規定: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假種草、真廣告”不僅違反法規與誠實信用原則,也對消費者造成惡意誤導,侵害了消費者權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不久前,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其中就有“重點整治雇傭專業寫手和網絡水軍虛構‘種草筆記’‘網紅測評’”。各大平臺也積極配合,成效初顯,受到廣大消費者肯定。

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在多環節、全鏈條上加強監管,鼓勵平臺競爭,暢通投訴渠道,拔除“雜草”。

“種草”的博主或主播要恪守職業道德,要根據真實消費體驗向消費者“種草”或者幫助大家避坑,否則便會遭到消費者的反感乃至投訴。

關鍵詞: 種草推薦產品 種草消費可信性 小紅書種草消費 專項整治行動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