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第三方測評平臺亂象頻發 行業監管亟需規范強化“測評公信力”
2022-02-21 10:08:32來源: 中國質量報

2021年3月,第三方測評機構小紅花測評在網絡媒體發布系列視頻,指出另一家第三方測評機構老爸評測“故意做假測評”“收費推薦”及銷售洗手液等產品存在問題。而老爸評測認為小紅花測評搞“商業詆毀”,將其告上法庭,索賠200多萬元。

近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小紅花測評發布視頻的部分內容屬實,但其使用“造假”“忽悠”等言論有貶義色彩,對老爸評測產生不良影響,判令小紅花測評向老爸評測發布消除影響文章,并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雙方均不服判決,稱將上訴。

一審法院的判決似乎是兩家“各打五十大板”,這讓本就存在爭議的案情更加撲朔迷離。第三方測評市場亂象存在多年,該案作為一個觸發點,再度引發人們對該行業市場的關注,完善法規制度、加強對第三方測評行業市場監管的呼聲再起。

所謂第三方測評,是指獨立于兩個具有利益相關性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對商品或服務進行檢驗評測,并給出不帶有傾向性的結論。第三方測評機構的存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們既是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幫助政府擺脫信任危機,又能為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國際貿易活動日益頻繁,我國第三方測評市場快速發展。

然而,正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第三方測評機構大量涌現,行業市場泥沙俱下,亂象頻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對第三方開展測評服務沒有從業資質、準入門檻的規定,且缺乏統一的評測標準。一些機構自立標準給商品或服務評級或推薦,這就容易出現第三方測評機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當前市場環境下,很難保證第三方測評機構能夠做到客觀公正,存在虛假測評、不正當競爭的隱患。

缺少資質監管,沒有準入門檻,這是當下第三方測評行業最顯見的問題。有媒體調查發現,現在許多網絡平臺都有專門做測評的入口,存在大量“測評博主”“測評主播”等。也有一些有一定規模的第三方測評機構,擁有幾十人、上百人的團隊。這些個人或機構雖都聲稱具有很強的測評能力,但他們大都沒有作為權威、專業第三方的資質。更多的情況是,僅憑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錄一段試用、檢測某產品的視頻,發到社交平臺上,生成一個可供分享的評測內容,就算是完成了第三方測評的工作。這種毫無科學性、專業性的測評,何來公正性、權威性?另外,很多第三方測評機構具有商業屬性,有明顯的營利動機(比如,有的機構在播放測評視頻時,將產品的鏈接發出來,讓消費者選擇),這就更有問題了。

第三方測評機構在市場中理應扮演“黑包公”的角色,而現實中一些第三方測評機構卻干著“恰爛錢”(網絡流行語,“恰”即吃,意為賺黑心錢)的勾當。這樣一來,第三方測評機構不僅維護不了市場秩序,保護不了消費者權益,反倒擾亂市場,助長不正當競爭,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整個經濟生態造成破壞。

顯然,需要給第三方測評行業立規矩,加強監管。要讓第三方測評機構做到嚴格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準則規范為指南、標準方法為遵循來檢測產品或服務,確保檢測結果公正、權威,必須要建立完善相應的法規體系和監督機制。應進行法治化的系統治理,引導行業向上向善,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引導行業自律,強化責任追究,彰顯法律引領威懾懲戒的強大力量。當務之急是筑起行業進入門檻,完善資質認定,對整個行業市場進行一次清理,將那些胡評亂測者逐出去。

關鍵詞: 第三方測評 測評公信力 行業監管升級 平臺亂象頻發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