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我國大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三七藥材產業鏈迎來新機遇
2021-12-15 14:20:4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在我國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道地藥材的產業價值日益凸顯。三七是我國重要的道地藥材,享有“參中之王”等美譽,對血液、心腦血管等疾病防治均有確切效用。三七不僅在云南生物醫藥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對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如何進一步挖掘三七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專訪全國著名三七專家、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試驗站站長崔秀明和他所帶領的云南省三七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了解到,近年來三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生態化種植、機械化生產、標準化質量控制以及藥食同步開發是必經之路,但仍面臨優良新品種缺乏、新產品開發滯后等難題。

全產業鏈價值有待挖潛

三七為傳統名貴中藥材,享有“參中之王”“金不換”等美譽,對血液、心腦血管、神經、免疫、代謝等系統相關疾病防治均有確切效用。三七粉、凍干三七、三七片、復方丹參片、血塞通滴丸、血塞通軟膠囊、云南白藥、沈陽紅藥、片仔癀、三七血傷寧膠囊、三七總皂苷腸溶微丸、三七分散片等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已經成為守護國人健康的重要藥物。

崔秀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七是云南省最具特色、最具優勢、最具發展潛力的生物資源之一,也是基礎扎實、資源豐厚、市場廣闊的產業。三七在云南生物醫藥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中藥材大品種。未來三七的全產業鏈價值仍然有待深入挖掘。生態化種植、機械化生產、標準化質量控制以及藥食同步開發,是三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早在400年前,云南人就已開始人工種植三七。經過長期發展,現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流通完整的三七產業體系。特別是,作為道地產區的文山州長期以來把以三七為重點的中醫藥產業列為地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進行培育和發展。據文山州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2020年,文山州三七中醫藥產業實現綜合產值220億元。文山將圍繞打造千億級產業發展目標和世界“三七之都”發展定位,全力發展三七產業。

另據云南省三七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提供的數據,三七中藥制劑品種達460余個,生產批準文號3600多個,涉及全國中藥生產企業1320多家,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從云南省來看,全省以三七為原料的中成藥制劑69個,擁有國藥準字批號303個,涉及生產企業67家,形成了云南白藥系列、血塞通系列等大品種。通過相關大品種銷售,形成一批支撐三七產業發展的骨干企業,如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華潤圣火藥業有限公司、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植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盤龍云海藥業有限公司、云南文山七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截至目前,三七保健食品種類達285種,生產批準文號285個,涉及生產企業230余家。2020年,云南省三七種植面積達40萬畝,產量為3600萬公斤,總產值已達到1000億元。

云南省三七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的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楊野教授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應產學研相結合推動三七全產業鏈發展。他舉例說,三七與丹參和山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服用,具有非常好的降“三高”功效,但長期以來一直作為院內制劑使用,限制了消費人群,制約了產業發展。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投入大量資金和科研力量,展開了該組方的保健食品研究,目前已獲得了較好結果,有望在明年拿到保健品批文,屆時就可以在工廠大規模生產。

楊野還介紹說,三七汽鍋雞是有名的云南地方特色食品,雖然食用體驗和藥膳功效均較佳,但由于其制作器具和工藝較為復雜,限制了在云南省外的消費。針對該問題,課題組研制了三七汽鍋雞的加工工藝,使口感和藥效在批量生產的條件下得以保證,課題組還證明了其補血和促進產婦產后子宮復舊的功效。該項研究不但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推動了三七的文化傳播與傳承。

科研創新賦能三七產業

崔秀明介紹說,三七研究與開發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云南省大力支持三七的科研工作,依托昆明理工大學支持建立了云南省三七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云南省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崔秀明作為團隊和實驗室的負責人,帶領團隊的8名老師和8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致力于這一事業。

11月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評審結果,“中藥大品種三七栽培及產地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榮獲科學研究類成果二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是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批準設立的面向全國農業行業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技獎,主要獎勵為我國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作為該研究成果的第一完成人,楊野向記者介紹,這是云南省中藥材產業首次獲得該獎項,這一獎項對于三七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開展了三七規范化栽培、產地加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構建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一是制定了國際、國家及行業等33項三七產業標準,為三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依據;二是創建了三七規范化栽培技術體系;三是建立了三七產地加工技術體系,發明了三七藥材快速干燥技術及配套設備,開發了三七加工過程中去除重金屬和農殘技術,研制了三七超細粉、熟三七粉、凍干三七等新型飲片。

楊野表示,近三年,通過上述規范化栽培技術的實施和三七超細粉、熟三七粉、凍干三七等新型飲片銷售,為云南省三七產業新增銷售額累計24億元,新增利潤累計14.5億元,新增稅收4.8億元;培養碩士、博士100余名。成果在帶動邊疆貧困地區農戶脫貧致富、產業發展等方面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產業可持續發展瓶頸有待突破

崔秀明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種植、加工、流通以及品牌建設等環節,三七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少優質種質資源,當前育成的三七種子缺乏“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等種子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能夠進行商品化種植的三七種子無法滿足生產需求,面臨優良新品種缺乏的難題。二是缺少產業數據,無法根據三七藥材產量對種植規模進行科學指導和預警,導致種植端無序擴張,造成價格下跌,不但損害了藥農利益,也給藥材質量保障造成極大壓力。三是藥農科學施用農藥和肥料的意識淡薄,技術相對落后,為藥材質量安全帶來隱患。四是各個產地的三七加工標準化程度不一,導致藥材質量各異,對臨床用藥產生不利影響。五是產品仍較單一、新產品開發滯后、同質化問題突出、深加工不夠、產業鏈延伸短,導致市場端經濟效益難以實現最大化,產業發展整體呈現“散、小、弱”的特點,表現為現有企業實力不足、同業競爭降低利潤空間。六是智能化、智慧化工廠建設進程緩慢。七是隨著“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與普及,電商企業及網上銷售等新業態、新模式的興起,雖然帶來了銷售的劇增,但也出現假冒偽劣、摻雜摻假等問題,導致三七的品牌信任度受損。八是品牌影響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培育更多龍頭企業,開發更多“拳頭產品”。

對此,未來應從哪些方面著力推動三七產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崔秀明建議從如下八個方面發力。

一是實施產品質量保障工程,建立貫穿全產業鏈的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二是建立以綠色生態為特征的現代栽培技術體系和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的產地加工體系。三是系統開展三七病蟲害發病機理及防治技術、農藥殘留、重金屬檢測與阻控技術研究,增強藥農科學用藥能力。四是加強三七精深開發,提升綜合開發利用,包括保健食品、日用品的研究開發;鼓勵藥物、提取物、飲片、化妝品等新產品和新劑型的二次開發等。五是系統闡明三七臨床應用的科學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為三七作為國家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一級預防藥物提供科學依據。六是建立國家級三七研究開發平臺,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和產業開發之間的有機銜接,從產業技術源頭上強化技術創新體系布局,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七是培育龍頭企業,推動品牌化發展。八是增強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三七文化和經濟價值的認知度。

關鍵詞: 中醫藥事業 三七藥材 全產業鏈 藥用價值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