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生鮮電商行業迎來新洗牌 實現盈利成為第二階段重點
2021-09-30 10:54:18來源: 農民日報

經過幾輪激戰,生鮮電商這個被認為市場規模達萬億的賽道上熱鬧依舊,但仍混沌不清、方向不明。

業內普遍認為,起步于2005年左右的生鮮電商,不論規模還是流量都具有廣闊空間和美好未來,于是各路資本蜂擁而至搶占賽道。短短十幾年時間,筆者認為可粗略分為三個小階段:一是2013年互聯網平臺巨頭進入前,大多簡單地將線下的菜市場搬到線上;二是2013年巨頭進入,通過前置倉或倉店一體等模式攻城略地,推動生鮮電商進入2.0時代。這一輪戰事隨著今年6月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赴美上市進入到一個小高潮。

與此同時,第三階段也在悄然演變。起步于2016年左右的社區團購近幾年迎來大暴發,靠著“團長”的私域流量加入戰團,迅速推動戰事升級。隨后一如常態,互聯網平臺巨頭出于流量追求,主動或被動涌入這一“護城河”并不高的領域,攪渾一池春水。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社區團購累計融資金額超過500億元。

然而,如此朝陽的領域至今沒有找到持續盈利的“密碼”,甚至95%以上企業虧損經營。前置倉模式距離用戶近、配送效率高,但獲客成本和配送成本同樣較高;倉店一體配送效率高、顧客體驗好,但物流成本和運營成本較高;社區團購運營成本低,投資少見效快,但“成也團長、敗也團長”,繞不過配送效率低、刷單亂象等問題讓社區團購好景不長,一邊巨頭還在燒錢,而另一邊中小企業已壓縮戰場退出戰局。

筆者認為,首先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競爭背離了“初心”。從本質上講,生鮮電商也是一種農社對接,從農民的田間到社區居民的餐桌,某種意義上電商和菜市場一樣都是一種中介、一個平臺。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這一領域直接關系老百姓民生福祉,不應以追求流量為出發點、搞贏家通吃,必須立足更好服務百姓生活,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發展。

其次,有部分企業并不真正“懂農”。農產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本身容易變質、損耗率高,對冷鏈物流要求高,關系國計民生,價格不能太高。同時老百姓對農產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首先要新鮮,其次還要便于挑選等。

為此筆者建議,生鮮電商的發展,在前端要注重與“農”的緊密結合,借鑒直播帶貨成功經驗,鎖定優質農產品基地,打造具有平臺特色的熱門農產品“IP”,與農戶共贏;在中間渠道方面,注意與社區菜市場、夫妻菜店區分,不搞低價惡性競爭,進一步細分和鎖定客戶,才能讓提高客單價成為可能;在后端要加強服務,利用互聯網科技優勢提升用戶便利性和體驗感,靠服務打造品牌、贏得未來。

關鍵詞: 生鮮電商 實現盈利 頭部企業 價格戰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