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橫琴滿租產業園引來新思考 企業集聚效應持續顯露
2021-09-27 14:05:34來源: 南方都市報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臺以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其中關于粵澳兩地應如何通過產業協作、優勢互補等方式建設橫琴的討論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發展產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載體建設。近期,南方都市報珠澳雙創智庫課題工作室推出“發現橫琴·探索產業發展”調研活動,將走進橫琴的園區,對話創業者、專家,深入探討深合區的機遇與未來。

探索

橫琴滿租產業園的背后

國企+民企迸發新的力量

在ICC橫琴國際商務中心的8樓,有一個啟用不到兩年,但是卻做到入駐率100%的產業園——“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這里的建筑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提供了近千個辦公工位。自2019年底開始運營以來,已累計吸引超過200家粵澳兩地科技創新、文旅服務、跨境貿易等領域的企業入駐,目前入駐率、續約率皆達到100%。

“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

橫琴目前仍處于發展建設期,產業規模相對有限,寫字樓空置率偏高,為什么這里可以做到滿租?澳門創業者、珠海橫琴馬俊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嘉慧似乎解開了答案:“這里離口岸很近,配套服務非常深入和貼心,而且這里有很好的咖啡區讓我們工作之余休息放松,很吸引人。”

同為澳門創業者的珠海橫琴家裔商業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裔則更關注這里的創業氛圍:“這里吸引了很多不同行業的初創企業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增進交流,無形中也增加了誕生新商機的可能性。”

在這處產業中心,記者走進大堂,最先看到的不是一排一排的工位,而是一個寬闊的休息區、會談區,以及一條飲品長廊和一個服務吧臺,而這里的飲料、咖啡都是免費向入駐企業提供的。

BEEPLUS的創始人賈凡認為,之所以港澳青年愿意來這里辦公,最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提供各種高品質的配套、設施設備,大大提升入駐企業員工工作效率與辦公舒適度,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我認為我們的精細化運營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賈凡說道。

“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

“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由珠海大橫琴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與資管運營企業BEEPLUS共同打造,這是一個由國企持有、民企運營的產業園。賈凡表示,作為國有資產,國企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但在市場化競爭環境下,國企也需要不斷地提升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此時民企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對國企客戶進行精確畫像,瞄準其真正的需求,從而與國企在資金、資源上的優勢形成互補,并為其提供對應的服務。通過打造像“大橫琴&BEEPLUS”這樣的項目,不僅能聚集大量優質珠澳企業,也為項目本身帶來穩定的現金流與大量人流,帶動周圍業態發展。

“BEEPLUS已經與深圳、廣州、珠海、成都、蘇州等地共34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政府單位達成了合作關系。我們不僅為國企提供了產業園的運營管理服務,同時也在幫助國企完成產業園的招商。”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服務過超過1300家各類型的企業,以我們服務的大量既有客戶為基礎,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目標產業的信息與市場動態,為國企的招商工作提供豐富的參考。此外在后續服務方面,通過為入駐企業定期整理最新創業相關政策、組織企業服務、媒體專訪、知名人士參訪交流等活動,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賈凡說道。

解析

觸發企業集聚效應

為橫琴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粵澳合作邁入新階段的背景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將橫琴打造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使得橫琴作為澳門“產業腹地”的角色進一步得到深化。

當然,“產業腹地”也需要精耕細作才能擔當重任。紅館國際是首個進入橫琴市場的房地產營銷策劃及代理公司,總經理施華彬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過統計,截至2020年,橫琴規劃為辦公性質產品的潛在供應量有37個項目,其中已推未售30萬平方米,將推80萬平方米,未動工待推65萬平方米,自持/不可銷售90萬平方米。

數百萬平方米的寫字樓面積入市,無疑對橫琴整體的招商、運營能力提出考驗。在當前存量物業供過于求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對現有資產進行有效管理,達成對產業與人氣的聚集,已成為橫琴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高樓林立的橫琴,擁有規模龐大的產業空間

借鑒“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的成功案例,通過“國企持有+民企運營”的產業園運營模式,是否可以為橫琴打造產業載體、提升區域綜合吸引力帶來新思考?

民企參與國企持有的產業園運營管理工作,近年已不鮮見。賈凡向記者介紹,很多國企希望能在產業園內導入科創產業和為企業提供長期的配套服務,對這些產業園而言,需要專業的運營商為其賦能。“只有專業的機構、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時,組織發展的效率才會高。”

對橫琴的建設而言,這種賦能體現在促進更多企業進駐其中的同時,觸發企業的集聚效應,有力提升園區的創業氛圍和產業發展環境,從而推進整個橫琴的發展。賈凡表示:“讓這些入駐的企業能夠真正落地辦公,使整個產業能夠慢慢沉淀下來,這是我們的優勢。”對粵澳深度合作的推進而言,企業的集聚效應還可以延伸至促進兩地的互聯互通,對科技、中醫藥、文旅、金融等戰略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

展望

創新產業空間運營模式

吸引更多澳門青年來橫琴

“國企持有+民企運營”的商業模式,以助力產業聚集、加速產業落地、豐富產業企業服務為途徑,在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有效降低了民營企業的持有成本、資金風險,使其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運營優勢,這種模式創新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2020年11月,全國政協調研組一行在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產業生態發展過程中,專門走訪了BEEPLUS的項目。全國政協委員凌振國表示,以BEEPLUS為代表的一批新經濟創新型企業在產業生態的打造和服務領域,在以高起點的產業規劃和高布局的空間優化方面,已經有了成功的探索和實踐。

全國政協調研組一行走訪BEEPLUS項目

今年6月,大橫琴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對“大橫琴&BEEPLUS”產業中心表示稱贊:“行業龍頭和創業新星在這片熱土上共同拼搏,這不僅是小空間的熱鬧,更是珠澳融合發展的縮影。”

通過運用這一商業模式,賈凡和他的公司也正不斷深入橫琴的建設。今年4月,BEEPLUS正式向珠海大橫琴發展公司交付其全新辦公空間,使得BEEPLUS在橫琴的項目數量提升至8個。以自身優勢為國企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管理服務的同時,為整座城市注入產業發展的新動能,這是賈凡心目中,這一模式所能發揮的最大社會效益。

“把幫助這些企業做內容、做運營這個事情做好,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展望未來,賈凡希望能深耕灣區,在未來三年內運營超過100個類似的項目。

截至目前,橫琴注冊澳資企業超4500家,是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賈凡認為,《方案》的出臺會帶動更多澳門人來到橫琴,同時也會帶動更多投資者、企業落地橫琴。“橫琴深合區的建設給珠澳產業聯動發展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機遇。”中共珠海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殷旭東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橫琴在政策創新、模式創新方面是先行者,如我們此次調研的對象,通過充分發揮國企與民企的自身優勢,在產業載體領域實現有機結合,為澳門青年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未來,橫琴能否充分發揮自身“新”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區域綜合吸引力,全力支持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關鍵詞: 橫琴方案 滿租產業園 企業集聚效應 新動能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