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蔬菜、有肉類、有主食,不用做飯就能瘦身成功的代餐食品,你會買單嗎?以往的代餐市場,多為蛋白棒、奶昔、全麥面包等單品類食品。近日,極目新聞記者發現,代餐產品呈現正餐化趨勢,就像一份速凍外賣套餐,通過冷鏈運輸送貨上門,用戶只需微波爐加熱食用即可。
業內人士表示,代餐食品缺乏國家標準,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是代餐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
代餐產品日漸呈現正餐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身材管理的重視,輕食代餐在年輕消費者中備受青睞,催生出了不少的代餐品牌。
“難吃是沒能堅持吃下去的主要原因。”不少消費者認為,代餐食品很難做到既低卡又好吃,減肥是件痛苦的事情。
在代餐賽道,以往都是蛋白棒、奶昔、全麥面包等品類占據更多市場。而近兩年來,代餐產品日漸呈現正餐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有蔬菜、肉類、主食的代餐產品。用商家的話來說,就是“更符合中國人的胃口。”
“這3周就像正常吃飯菜,我沒運動就瘦了6斤。”90后白領小魏向想要減肥的閨蜜安利“瘦身秘籍”。點開她分享的鏈接,是一款21日控卡健身餐的代餐產品。
極目新聞記者在電商平臺看到,這款產品售價1400元左右,包括用戶21天內的一日三餐,有鰻魚飯、海鮮拉面、黑椒牛扒等多種菜式,單日餐費超過了70元。雖然價格不菲,但該產品月銷量超過1000筆,評論近萬條。
此外,還有品牌推出了用海魚代替淀粉制成的低卡海魚拉面,以及用蕎麥和魔芋代替淀粉制作的低卡熱干面。記者看到,這些品牌的銷量不俗,月銷量都超過1000筆,從評論來看復購率很高。
更合中國人胃口但溢價有點高
“比起單一食物,這種有飯有菜的代餐食品,營養更豐富,口味也更容易接受。”95后白領小崔說,正餐式代餐更符合中國人胃口,只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偷吃,確實能瘦,但是產品溢價有點高,不適合長期購買。
“所謂代餐只是幫助你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油少糖少鹽。結束代餐后,仍要堅持健康飲食才能保持身材。”曾三次購買21日全餐的小李說,去年第一次吃,減重效果不錯,但今年她又回購了兩次,效果就沒有那么明顯了。
記者梳理發現,在網店評論區,不少消費者吐槽份量太少,感覺都是餓瘦的。另外還有消費者擔心,雖然保質期有一年,但是收到臨近保質期的冷凍代餐,心里有點膈應。
代餐食品的流行,除了新生代消費者對身材管理的重視之外,也有“懶人經濟”的助推。在店鋪評論區,很多網友表示買產品是為了不做飯不點外賣,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圖方便的需求。
規范化將是代餐市場未來方向
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增速最快的輕食代餐市場,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代餐是在整個新生代的顏值管理、體重管理、大健康管理等剛需下的一個風口產品品類。代餐興起是伴隨著消費需求,產業端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結果。近期風行的正餐式代餐是以往產品的升級版,消費者體驗感更好,但同時產品溢價也會更高。
“在國外,代餐產品是營養師根據每個人的體重基數、生活習慣、身體狀況來一對一定制食譜,這種更科學。”朱丹蓬指出,國內代餐產品千人一面,沒有照顧到個體差異,所以會導致有人吃有效,有人吃無效的結果。
此外,我國缺乏代餐食品國家標準,也無代餐食品這一產品分類,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這種現狀亟須各方共同努力,促進相關國家標準的立項和研制工作。
朱丹蓬認為,沒有國標,代餐食品的營養構成,以及膳食的合理化缺少臨床數據支撐。實現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將是未來代餐市場的發展方向。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