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今年文博會即將舉辦 國內文化產業發展喜人
2021-09-22 16:00:46來源: 南方都市報

文博會觀察眼之數據篇

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于9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文博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首辦以來,就肩負著中華文化承載著、傳承者和傳播者的歷史使命,先后被列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是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國家級平臺。

2019年5月16日,深圳會展中心,第15屆文博會開幕,1號館。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第十七屆文博會是重要展會,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首次舉辦的線下與線上互動結合的文博會。本屆文博會將圍繞新時期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突出博覽和交易形式創新,通過線上線下雙軌并進、同步舉辦的新模式,推進展會規模、辦展模式、品牌質量全面升級,努力實現“新時代、新文博、新形象、新內容、新成效”的目標,辦出不一樣的精彩。

回顧歷屆文博會,梳理其各項數據,會發現文博會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從中也可看到這17年來中國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大致脈絡,作為在深圳舉辦的國家級展會,其也是深圳以改革創新鍛造文化軟實力,致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的體現。

2019年5月17日,第15屆文博會,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對我國文化創新發展具有引領作用

每年匯聚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

文博會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連年攀升,現已成長成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文博會對我國文化創新發展具有引領作用,自2004年創辦以來,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6屆,線下展示交易規模現已達到12萬平方米,每年匯聚了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近6000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展商數量從首屆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六屆的3243家,已連續十一年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組團參展。其中,第十五屆文博會(線下)展覽總面積為10.5萬平方米,共有2312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匯聚了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近6000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吸引了50個國家132個機構參展,海外參展面積占總展館面積23.5%,吸引了全球103個國家的22167名海外采購商在現場進行參觀、采購、洽談;第十六屆文博會(云上)共有3243家企業(機構)、21572件展品參展;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以及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的10490名境外采購商注冊觀展。云上文博會線上總訪問量(含PC端和手機移動端)累計達1448萬人次,境外訪問量累計達30120人次。展會期間,策劃各類活動238項,包括投融資推介、項目簽約、產品直播等。

中國文化產業重要投融資平臺

輻射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

從歷屆的數據看,我們也可以看到文博會輻射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是中國文化產業重要投融資平臺。文博會連續十一年實現全國政府組團“滿堂紅”,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連續七年實現廣東省政府組團“滿堂紅”,廣東省21個地級市全部參展。在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各地均組織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機構、優質項目、拳頭產品參展。每年都會有10萬多種文化產品、6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文博會平臺尋找合作。

據統計,第十六屆文博會(云上文博會)吸引了106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專業觀眾參會;吸引了來自英國、法國、美國、立陶宛、保加利亞、瑞典、挪威、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50個國家的展團參展。影響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

據文博會官方統計,第十五屆文博會(線下)主會場、分會場、相關活動的總參觀人數達780.263萬人次,相比上一屆增加47.005萬人次,同比增加6.41%。第十六屆文博會(云上)云上文博會線上總訪問量(含PC端和手機移動端)累計達1448萬人次,境外訪問量累計達30120人次。

文博會行業覆蓋率達100%。文博會始終堅持“內容為主”的組展方針,不斷優化展會結構,不僅包羅了新聞出版、影視動漫、創意設計、時尚設計、文化旅游、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等文化產業的各個行業,更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大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文博會逐漸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貿易”“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文化+”的展會特色,為國內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2019年5月16日,深圳會展中心,第15屆文博會開幕,2號館山東展廳,修補瓷器。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2019年5月16日,深圳會展中心,第15屆文博會開幕,1號館福田展廳。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文博會媒體曝光率達100%。從招商招展到展會現場,都得到了媒體大規模、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支持與報道。據統計,每年文博會吸引共計400余家境內外媒體近2000名記者參與報道。從報紙周刊到電視廣播,從傳統紙媒到新媒體平臺,文博會具有強大的傳播力。

線上推廣抵達率達100%。文博會運營著中國文化產業的門戶網站——中國文化產業網,并連同文博會官方網站(中英文版)、文博會官方微博及微信(中英文版)、“文博會+”微信小程序、文博會Facebook—并打造“網上服務平臺”,依托文博會積累的30多萬條企業信息和買手信息,可提供“點對點”的精準服務。

一大批“文化+”龍頭企業參展

本屆參展企業全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占比達70%

截至目前統計,第十七屆文博會參展企業中,全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其中包含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等25家“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參展;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0余家文化類上市企業參展。同時,吸引了一大批“文化+”龍頭企業參展。紫荊文化集團、五洲傳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等均為首次參展。

本屆文博會藝術品展區,將重點推出“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展”“中央美院師生優秀作品展”,集中展示中國美術領域發展成就;同時,展期還將配套舉辦由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組織黃賓虹、李可染、齊白石、潘天壽、吳冠中、林風眠、劉海粟、石魯、黃胄、陸儼少、關山月等近20位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家的100余件水墨作品參與展示和拍賣,其中70余幅將參與拍賣,為深圳建設適用國際通用規則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探路。

關鍵詞: 文博會 文化產業 新發展 文化出海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