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被封閉的互聯網生態即將解封 互聯互通成未來趨勢
2021-09-14 09:34:37來源: 北京商報

在電商平臺分享鏈接,到社交平臺上就成了“火星文亂碼”,得復制一遍才能再打開。諸如此類,穿梭在各個App之間才能打開一個鏈接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9月13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7月,工信部啟動了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的專項整治行動,屏蔽網址鏈接是這次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

奪取用戶和數據的戰爭下,原本被視作最開放的互聯網生態已經逐漸走向封閉。解除屏蔽鏈接能否成為打破平臺圍墻的關鍵一步?

分步驟、分階段解決

“能夠保證合法的網址連接正常訪問,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求。”趙志國說,工信部將務實推動即時通信屏蔽網址鏈接等不同類型的問題,能夠分步驟、分階段得到解決。督促企業抓好整改落實,并加強監督檢查,對于整改不徹底的企業也將依法依規采取處置措施,推動形成互通開放、規范有序、保障安全的互聯網發展良好環境。

北京商報記者早在兩天前就從某互聯網平臺企業處了解到,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于近日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會上,工信部要求9月17日前,各平臺必須按合規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采取處置措施。據了解,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企業參會。

當時,會議上提出了三點“合規標準”,包括即時通訊軟件對于外部網址鏈接,展示和訪問形式應保持一致;用戶可以在應用內以頁面的形式直接打開;不能要求用戶手動復制鏈接后轉至系統瀏覽器打開。

13日,騰訊、阿里巴巴、今日頭條先后對此發表回應。騰訊稱,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阿里巴巴表示,互聯是互聯網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阿里巴巴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今日頭條呼吁,所有平臺行動起來,不找借口,明確時間表。

在前期App專項整治的基礎上,工信部于7月26日宣布啟動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其中明確提出,重點整治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和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等問題,包括無正當理由限制其他網址鏈接的正常訪問、實施歧視性屏蔽措施等場景。

實際上,這與去年以來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監管思路一脈相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于2月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明確“二選一”等行為可能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0)》顯示,2020年壟斷案件結案109件,罰沒金額4.5億元;收到經營者集中申報520件,立案485件,審結473件。

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于9月9日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會上,工信部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要求9月17日前,各平臺必須按合規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采取處置措施。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企業參會。

打破互聯網“生態封閉”

從搜索引擎強化推薦自家產品和內容,到社交網站屏蔽站外鏈接。近年來,在流量和用戶的競爭下,互聯網巨頭逐漸豎起圍墻。看似鞏固了城池,實際上,用戶逐漸產生信息繭房,平臺也遠離了互聯的本心和開拓的動力。

“互聯網平臺屏蔽鏈接,主要是想將流量私有化的同時保持獨立性。巨頭既不希望給對手引流,也不希望過度依賴對手流量,因此相互屏蔽。”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但在生態封閉下,互聯網各方參與者都會受到影響。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從電商角度舉例來說,第一次PC時代的屏蔽鏈接主要出現在阿里和百度之間。“這樣品牌商只能在阿里站內投廣告,而不是投百度的廣告。這讓百度本身的電商業務沒有數據參考,也導致商家本身獲取流量的費用提高,只能在阿里自己的生態內獲取。”

第二次的屏蔽鏈接則主要是在微信和淘寶之間。“但這次騰訊推出了小程序模式,讓更多的商家如美團、餓了么都能入駐經營,微信獲得相應的費率。那這種屏蔽鏈接對商家的影響是很小的,商家并沒有增加新的獲客成本,相當于微信給了商家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但問題在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提高了。”莊帥談道。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工信部門此舉將力促互聯網平臺開放。“這類平臺有別于單家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避免生態封閉,而是力促在所有互聯網平臺之中推進開放,一方面,是為了打破各互聯網平臺閉環生態,向開放生態轉變。另一方面,是為了給用戶提供便利化。平臺之間分享鏈接更加方便,很多平臺可以借大型互聯網平臺的流量借機實現流量入口搭建。”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數據安全仍是關鍵

解除鏈接屏蔽或將是互聯網平臺再度走向開放的一個標志。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鏈接的屏蔽也是出于數據安全的考慮。

近年來,反壟斷、“二選一”等話題備受關注,而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同樣受到廣泛重視。《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已開始全面推進。平臺作為數據安全和信息審核的重要責任人,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監管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封閉生態本身給用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諸如微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平臺,用戶使用微信,是更加看重微信封閉的社會關系。也由于微信的封閉性,營銷號、詐騙號才沒有在微信大量出現。”盤和林認為,當放開鏈接,最讓人擔憂的還是鏈接的安全性。

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開放生態和封閉生態之間,存在一個天然的鴻溝,那就是開放生態存在外部輸入風險,封閉生態內部相對單一,信息篩選和信息監管難度要小很多。“因此在我看來,生態開放不能一蹴而就,應該讓平臺分步實施,在平臺和平臺之間打通分享之前,建立必要的防火墻,或者至少應該在平臺和平臺之間建立更多溝通機制,去處理平臺鏈接分享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發布會上表示,總之,互聯網安全是底線。互聯網發展一定要能夠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助力各方面發展,最終促進互聯網行業、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 互聯網生態 互聯互通 平臺圍墻 工信部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