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長江中游三省加強協同發展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09-13 08:37:12來源: 極目新聞

9月10日,2021·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湖北武漢舉行。會議審議通過《深化協同發展加快綠色崛起——長江中游三省戰略合作總體構想》,審議并簽署了《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長江中游三省文化旅游深化合作方案》等六個合作文件,揭牌“推進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聯合辦公室”。

會議明確了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的目標定位: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雙循環”重要空間樞紐、全國城市群協同發展樣板區、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全國統籌發展與安全示范區。

推進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聯合辦公室揭牌

9月10日,2021·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推進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聯合辦公室揭牌成立。聯合辦公室的成立,標志著三省省際協商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三省合作聯系更為緊密。

據悉,聯合辦公室主任由三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共同擔任,副主任由三省發展改革委分管領導擔任。聯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由三省發展改革委協調相關部門統一選派,在輪值方省會城市集中辦公或固定在武漢市集中辦公。

根據當天上午簽署的《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三省將建立和完善常態化工作交流協調機制,進一步提升協商效率,對于長江中游三省重大協商合作事項,由三省發展改革委持續跟進協調,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召開協調會,推進有關具體合作事項盡快達成一致和落地實施;同時,建立共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年會機制,按照三省輪值的方式每年召開一次。

會議確立了三省主要領導座談會和常務副省長聯席會常態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主要領導座談會決策功能和聯席會議協調功能。

推進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聯合辦公室,暫定在武漢集中辦公,工作人員已經到位。聯合辦公室將重點圍繞七個文件實施,履行綜合協調和督促落實等職責。同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多方參與”的原則,運用多元化政策手段和工具,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參與合作建設,促進三省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打造“軌道上的長江中游城市群”

武漢、長沙、南昌,三地地理距離均在300多公里左右。高鐵、高速時代,三地之間的空間距離,將只有不到兩個小時。武漢城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在未來,這三大圈兒將實現1小時內部直達,2小時相互通達。

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協同發展加快綠色崛起——長江中游三省戰略合作總體構想》,提出將武漢、長株潭都市圈打造成為全國重要增長極,加快建設大南昌都市圈,加強沿江、滬昆、京九、京廣、二湛、福銀、廈蓉等重點軸線聯動功能,促進“三圈”融合步伐,暢通聯系通道。共同爭取開展長江中游地區軌道交通體系規劃研究,協調三省間高鐵(城際)、高速公路、水運航線跨省布局;打通省際斷頭路、瓶頸路。

鐵路方面,合安九鐵路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力爭年內通車;呼南高鐵襄陽至常德段、仙桃至益陽鐵路正在加快開展前期工作;武漢至南昌鐵路(咸寧至修水鐵路)正在加快開展規劃研究;常德至岳陽至九江(南昌)鐵路、荊州至岳陽至南昌鐵路(荊荊鐵路南延)、安康至恩施至張家界鐵路等正在全力爭取納入相關規劃。

如今,武漢和南昌,每天往來40多趟高鐵,最快1小時50分鐘;長沙和南昌間,每天往來130多趟高鐵,最快1小時18分鐘。武漢和長沙,每天高鐵往來多達170多趟,每12分鐘,就有一趟穿梭兩地的直達列車發出。

目前,襄陽至常德鐵路、武漢至貴陽鐵路、仙桃至益陽鐵路、常德至岳陽至南昌鐵路、荊州至岳陽至南昌鐵路、長沙至九江鐵路等重要路段,三省都在積極爭取納入國家規劃,“軌道上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成為現實。

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省際通道、國省干線、過江通道、航道項目等方面,三省也在積極推進。

通城平江修水三縣全域共建綠色發展先行區

9月10日,三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簽署《長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框架協議》。三省經協商一致,決定在通城、平江、修水三縣全域共同建設長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積極探索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力爭到2025年,“通平修”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

根據協議,先行區建設統籌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打造“多中心、連軸式、集約型”空間格局,形成“三屏(幕阜山、羅霄山、九嶺山生態屏障)、三核(通城、平江、修水功能互補的核心城鎮組團)、三軸(三縣快速通道和環幕阜山旅游公路發展軸)、多帶(生態文化帶、特色產業帶、創新創業帶、新型城鎮帶等)”的區域發展布局。

協議明確,三省將共建長江中游生態綠心,共建長江中游區域交通樞紐,共建長江中游文旅一體核心區,共建長江中游產業協同示范區,建湘鄂贛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區,重點實施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協調、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工程。

先行區在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將有更多建樹。加快生活服務、公共服務、政務服務同城,推進戶籍互認和戶籍一體化,推動建立社會保障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實現“五險一金”統一登記,三縣城鎮職工異地就醫住院結算信息系統一網通,推行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異地貸款,爭取推進三縣高頻使用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全面實現跨省通辦等。

鄂湘贛三省科技合作畫出“最大同心圓”

會議明確,三省戰略合作將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推動武漢、長株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依托武漢東湖、長株潭、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

三省要共享科教資源,強化創新引領。夯實科學研究基礎,推動三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同爭取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城,支持長江中游城市群共建三省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實現技術、儀器、人才等各類技術創新資源共享。

加速科技成果轉換,建設中部地區技術交易市場聯盟,共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制定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培育專業化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持續推動科技成果向長江中游三省全覆蓋轉化。構

建協同創新布局,圍繞重點產業,構建“三核多鏈”的區域協同創新布局,高水平建設中國光谷、中國“V”谷、中國稀金谷等科技創新城;推進以“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集群為紐帶的“三走廊”構建。

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煒表示,下一步三省科技廳將共同加大力度落實科技合作協議議定事項,重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區域創新聯動、加強技術協同攻關、對接科技金融服務。

王煒介紹,三省擬計劃于11月在武漢共同辦好“長江中游城市群首屆技術經紀人大賽”,發揮科技服務聯盟、科技服務平臺作用,常態化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對接與轉化;推進“三區”(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走廊”(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長株潭科技創新走廊、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合作對接;加快三省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優勢產業合作創新,共同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參與“揭榜掛帥”科技項目;發揮“中部天使投資聯盟”作用,引導湘贛兩省的創投基金在我省落地,共同舉辦三省創投峰會等活動。

關鍵詞: 長江中游三省 協同發展 示范區 雙循環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