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八部門聯合深化推動醫療服務價改 五個城市成為試點
2021-09-03 16:55:48來源: 南方都市報

日前,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明確將遴選5個試點城市,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明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目標,通過3至5年的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醫療改革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說牽扯著醫療改革各個方面。從需求方來看,“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就醫者的老大難問題,是我國醫療體系亟待醫治的典型癥狀,尤其是“看病貴”與醫療價格服務改革息息相關。從供給方來看,醫療服務與醫務人員收入結構扭曲,“以藥養醫”令醫院與醫生無法純粹專注于為患者看病,過度檢查、過度用藥成為就醫體驗不佳和撕裂醫患關系的一大原因,同時亦進一步加重“看病貴”的問題。

有部分就醫者擔心,在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進行改革的基礎上,是否會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醫療服務價改反而“越來越貴”?對此,國家醫保局已明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不是單純的定價調價問題,不是用單邊漲價來代替改革。”也就是說,不會通過需求側漲價來為供給側提升質量提供儲備。同時,醫療服務價改也不只局限于簡單的定價漲跌,而是要通過機制的建立,結構性地改革目前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

又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又要降低醫療服務價格,醫保資金還不擴大甚至還要節流,多贏局面如何實現?改革方案給出的答案是,通過醫藥費用的平移、轉換和騰挪。

實際上,這樣通過醫藥費的轉換實現多贏,此前在三明醫改中已實踐過。以往,在“以藥養醫”的環境下,醫務人員的收入,與開藥、檢查及所在科室為醫院帶來的收入密切相關,既要看病又要“創收”,于是,醫生們對某些“虧損”科室避之不及,如又累又窮的小兒科。而在三明醫改后,醫生的收入僅與其診察、護理、手術、治療等醫療服務價值與水平掛鉤,工作量代替創收量成為衡量標準,多勞多得真正得到了體現。

資金不會從天而降,具體的方法則是將以往通過藥獲得的獎金轉換成醫生的勞動所得,去除過度診療、過度檢查與過度用藥,將藥品流通環節的不當收益擠掉,通過醫保給公立醫院,再分發給具體的醫務人員。這樣一來,資金總量并沒有增多,但醫生的收入與勞動得到匹配,就醫者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得以提升,醫保也沒有擴大支出甚至還實現了節支,多贏局面是通過擠掉不正當溢價,從而達到新的平衡。

此次試點吸取了三明醫改的經驗,明確在建立健全五大機制上進行探索。分別為更可持續的總量調控機制、規范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目標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以及嚴密高效的價格監測考核機制。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規范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其指的是將醫院項目分為通用及復雜兩種,通用項目政府通過強化大數據作用,把價格基準管住管好,而復雜項目則由政府“管總量、定規則、當裁判”,公立醫院在給定的總量和規則內形成價格。這既遏制了“越改越貴”情況的出現,杜絕亂定價,又避免了定價“一刀切”,出現不合理定價傳導至醫療服務的減少或質量下降。而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這一機制本身,就是一種平衡機制。

如何在就醫實惠與醫療行業發展、醫療服務質量及保證醫療從業者收入之間實現平衡,是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最大挑戰。根據方案,到2025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分類管理、醫院參與、科學確定、動態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成熟定型,價格杠桿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期待改革推廣后,社會公平與福祉得以提升。

關鍵詞: 醫療服務價改 試點城市 民生服務 新工程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