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身邊的同事陸續“觸網”,齊艷青也加入了這一隊伍。投身這一行業,對“齊艷青們”來說,不僅僅是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行業發展前景的吸引,更是為了提升患者就醫的便利性。讓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復診及拿藥服務,特別是疫情期間的問診,這些都讓齊艷青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市場增長達46.7%,這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觸網”不易
醫生與用戶之間,僅僅靠網絡連接在一起,因此必須要更快地響應,更專業、更耐心地解答。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使醫療服務從醫院延伸至虛擬網絡成為可能。近年來,隨著政策利好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我國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年復合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0%以上。
齊艷青“身份”的轉變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主動選擇。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的他,在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常見病領域潛心研究,積累了十幾年的從業經驗。如今,看著身邊的朋友相繼“觸網”,齊艷青也選擇了成為一名線上醫生。
市場前景給“齊艷青們”的轉型提供了發展空間。“互聯網醫療是一個新興產業,身邊有好幾個同事已經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看到這個產業的前景,我也選擇了這個職業。”齊艷青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不過,從線下到線上,雖然患者復診拿藥等環節的便利性得到提升,但無法面對面,如何建立信任感是線上醫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齊艷青對這種變化頗有感觸。
“線上和線下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無法直接見到患者本人,這也就更要求我們具備雄厚的專業知識,去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線上需要更多的耐心,有時患者可能也會比較著急緊張,我們要更耐心地講解和安撫。”齊艷青說道。
同樣身為互聯網醫生的張秋麗,對于職業的變化也有同感,“首先你還是個醫生,但又不僅僅是醫生,身上多了服務屬性,需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醫生與用戶之間,僅僅靠網絡連接在一起,因此必須要更快地響應,更專業、更耐心地解答才能給用戶專業、可靠、值得信賴的感覺”。
業內人士曾提出,醫療健康市場具有特殊性,供需雙方需要漫長的培養習慣過程。和教育一樣,醫療也是圍繞著人的價值和信任而生的行業。互聯網醫療行業是大海的航行,不是足球的競技,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氣。
就醫更便捷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在線診療+即時送藥到家服務需求驟增,齊艷青作為網絡醫生,毫不猶豫地加入戰斗。
作為醫療行業新發展模式,互聯網醫療即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目前已經遍布到了全國范圍30個省的地區內,患者只需要保持在線就可以完成復診,而不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往來奔波。
從業過程中,讓齊艷青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自己所學給患者帶去了更多便利。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在線診療+即時送藥到家服務需求驟增,叮當醫生齊艷青作為網絡醫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場戰斗,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復診服務。
齊艷青還記得,2020年4月,患者王女士的老毛病耳鳴復發,夜不能寐。因疫情防控需求,王女士覺得去醫院看病拿藥也不方便。在叮當快藥App進行咨詢后,她在齊艷青的指導下使用了相關OTC藥品。據齊艷青回憶,王女士在用藥一周后,耳鳴癥狀緩解。后來特別叮囑兒子到齊艷青就職的公司道謝,并送上錦旗。
互聯網醫療可以做的事情不止這些。不管身處何處,只要有手機或電腦,患者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就可以實現線上掛號、檢查預約、藥物配送、慢病復診等。時間地域的限制被打破,人們居家就能享受相應服務。
事實上,我國慢病管理起步相對較晚。2015年的國家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7年國辦發文稱,慢病管理要增強科技支撐,促進“互聯網+”健康醫療等應用。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張翮認為,由“互聯網+”慢病管理衍生出的一些移動醫療App、醫患交流平臺等新興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慢病管理的發展,尤其對長期需要隨訪的患者而言,這類平臺不僅可以緩解門診就診壓力,隨時隨地咨詢,節約就診時間和醫療資源;對于醫生而言還可以更便捷地進行隨訪工作,及時控制患者病情變化。
行業可期
未來1-3年內,習慣線上問診的患者將從不足10%增長到超過50%。互聯網也將成為醫生維持接診量、開展病人管理的新選擇。
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醫療在減少接觸、減輕線下門診機構壓力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2020》,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市場增長達46.7%,達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
與此同時,互聯網醫院、醫藥電商呈現井噴式增長。2014年,新增互聯網醫院不足10家,而2019年新增達223家,2020年前9個月新增244家。截至2020年11月,醫藥電商已發放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牌照992家,其中,第三方交易平臺54家,B2B批發的醫藥批發企業數量245家,B2C模式的連鎖藥店達到693家。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也相繼出臺了諸多政策推動行業的發展。
2020年2月,國家衛健委先后發布3份涉及互聯網醫療的文件,提出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藥品配送服務。
3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發文提到,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隨后的7月及11月,國家有關部門再次發文,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等。
“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這是齊艷青真實的心聲。在他從業多年的觀察中,看過太多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排隊掛號,去醫院拿慢性病藥品的案例。
“國家對行業支持的政策很鮮明,從患者處得到的反饋也很積極,這個產業值得我去參與和熱愛。”齊艷青說道。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