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全球產業鏈變局日漸趨近 我們該如何把握新機遇
2021-07-26 13:44:43來源: 南方都市報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

中國“危機并存”,下一步要做到“兩個穩”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在論壇上介紹,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中美經貿競爭加劇,目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

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這種重構又表現為“3化”,即產業鏈本土化、供應鏈多元化、產業分工區域化。以上“3化”帶給中國的是危與機并存。

“總體上,我國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優勢突出,世界工廠地位短期難以被替代,但是產業鏈不穩不強等問題日益突出,制造業面臨風險。”王昌林說。

王昌林表示,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全球發達經濟體更加重視振興制造業,中國面臨產業鏈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壓力。“隨著我國勞動要素的上升,加工貿易環節面臨著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分流、擠出的問題;在中高端環節上,面臨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打壓。”

王昌林介紹稱,為了應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變局,我國制造業下一步要做到“兩個穩”,一是穩定制造業的比重,二是高中低產業保持合理比例。為了實現這兩穩,下一步要降成本、技術改革、支持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實施“反脫鉤”策略。

“雙循環”要靠我們自己

城市間要做好分工,構造龐大的產業鏈

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杰從產業鏈的角度談了他對“雙循環”的看法。唐杰認為,高收入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最大的差別,在于能否生存復雜產品,“雙循環”就是要構建一個復雜的投入產出關系。

唐杰認為,全球貿易是一個巨大的體系,包含大量的環節,中國在其中參與的環節越多,就越不容易與全球經濟脫鉤,所以雙循環要靠我們自己,要建設一個發達的產業體系。“中國在2005年已經進入復雜經濟體了。我們未來只要我們的加工環節足夠多,增值鏈條足夠長,就不會輕易脫鉤。”

唐杰表示,中國目前的城市發展思維較為落后,大多數還停留在工業趕超型思維,“在這樣的思維下,大家去爭資源,把城市做大,但缺少城市間的分工”。演講的最后,他還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舉例,并進一步指出,“只有有效的產業分工才能形成這樣的城市群”。

如何應對全球產業鏈變局?

專家建議:重大科研項目需避免碎片化、分散化

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背景下,如何突破傳統制度制約、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實現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呢?與會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多科研項目不適合各地分散,中央要對地方政府有所規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我國存在科研資源被各地政府分散利用的問題,“各級政府都積極地想為科學發展做貢獻,都想補短板,大家都去爭搶那幾個科學家,導致科學家精力分散在填表等雜事上”。

樊綱舉例稱,美國目前也在搞“舉國體制”,“美國有些項目也是舉國體制出來的,集中全國的資源、政府的資源、學界的資源、企業的資源去共同攻克一些東西。”

他認為,中國也應該考慮如何避免重大項目被碎片化、分散化,“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行為要有一些規范”。

呼吁減少和優化考核:

“政府應該設立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負面清單”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則談到,我國目前創新強國戰略還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國目前企業家科學家不分,人才評價單一內卷化,各個單位都叫國家戰略力量,每個單位都是全能型單位,從技術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創新,沒有一點專長”。

他認為,未來的創新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關鍵產業共性技術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以及上游與下游、國有與民營、大學與企業、軍與民的共享、融合與生態的問題。

吳金希認為,“現在天天考核,科研人員一大部分精力在干這個事,只能跟風,這是非常糟糕的。”針對這個問題,他認為政府應該設立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負面清單,告訴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不該做什么”,而不是頻繁考核,拼命拔高指標。最后,他舉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例子,“我研究過自然科學基金委,是基金主動找到科學家給錢做研究,而不是科學家浪費時間申請”。

本次論壇旨在為政界、學術界、企業界、媒體界代表搭建高層次交流平臺,重點圍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時代熱點話題進行多維度研討,并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全球產業鏈 變局 新機遇 制造業升級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